移至主內容

為失智症中難以吞嚥的問題調整食物和液體的黏稠度

研究背景

失智症患者很多時候都會有吞嚥困難的問題。其後果包括嗆咳、脫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肺炎以及死亡。對食物和液體進行改良是一種常見的控制措施。據信增加液體的黏度、或改變食物的稠度,可讓人更好吞嚥, 同時降低嗆咳或液體進入氣道的風險。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策略可導致脫水,營養不良,負面的心理/社會影響,並可能影響失智症患者的生活質量。

文獻回顧問題

我們希望了解改變食物或液體的粘度或稠度,或兩者兼之,能否令吞嚥更加安全;並且在呼吸狀況,營養狀況和生活質量方面對失智症患者產生正面的效果。我們想研究改變食物或液體,或兩者兼之,是否也對失智症患者有任何不良影響。

硏究特點

我們發現了兩項研究,這兩項研究均屬同一項多中心臨床試驗的一部分,並包括了失智症患者、以及患有或非患有失智症的帕金森氏症病人。我們僅計入失智症患者的數據。這兩項研究中的第一項研究了351名患有失智症的人,兩種液體粘度與常規稀稠的液體相比,對吸入狀況(食物或液體進入肺部)的直接影響。該研究還對使用下巴和頭向下的姿勢和不改變頭部位置地飲用常規稀稠液體進行比較;而主要比較結果則為液體是否會進入肺部。第二項研究使用第一項研究中260名患有失智症的次群,比較了相同液體的粘度與下巴和頭下壓姿勢的影響。該研究考察這些措施在三個月內對干預肺炎發病率的成效,以及這些措施帶來的不良影響。

研究結果

蜜糖稠度液體,臨床上與“濃稠狀液體”的描述類似,它在電視螢光攝影(為檢查吞嚥專用的X射線攝影)檢查上顯示對防止液體進入肺部有更正面的直接影響。然而,在為期三個月的跟進期中,接受這些蜜糖稠度液體的失智症患者的肺炎發生率,比那些接受花蜜稠度(nectar thick)液體的患者,和接受常規稀稠液體且用下巴下壓姿勢的患者為高。研究中沒有被歸類為與失智症患者接受的液體類型“絕對相關”的死亡案例。

結論

在這篇文獻回顧中,兩項研究都存在許多方法學上的缺陷,而這些都得到了作者的確認。雖然增稠液體或可對吞嚥功能產生直接的正面影響,但臨床人員應考慮這種干預對失智症患者的長期影響。患有失智症而接受增稠液體的人需要長期地追蹤。納入研究的總體偏差風險為高。證據質量為低。因此,以後需要更多精心設計的研究。

翻譯紀錄

翻譯者:冼雯菁 職稱: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Flynn E, Smith CH, Walsh CD, Walshe M. Modifying the consistency of food and fluids for swallowing difficulties in dementi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 Issue 9. Art. No.: CD011077. DOI: 10.1002/14651858.CD011077.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