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癲癇病人的心理治療

文獻回顧問題

在該《 Cochrane文獻回顧》中,我們想了解癲癇病人的幸福感(生活質量)是否可以通過參與教育或技能基礎的心理治療來改善。

為何此議題是重要的?

癲癇是一種大腦疾病,其中大腦中突然發生劇烈的電訊號活動,導致大腦的信息混亂,導致癲癇發作。癲癇發作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們:它們可能引起異常的知覺,異常的動作或感覺,失去認知,跌倒,僵硬或抽搐。癲癇發作可以反復發生,而且可能沒有任何誘因。癲癇發作可以隨時隨地發生;它們可能突然出現,並且可能經常發生。

癲癇病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例如,許多癲癇病人經歷抑鬱和焦慮,記憶力問題,失業和歧視,藥物不良副作用,獨立性的挑戰以及對癲癇發作及其後果的擔憂。

癲癇的治療通常著重於停止或減少一個人的癲癇發作次數,且副作用要儘可能少。但是,通常由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提供的心理治療可以改善癲癇病人的健康。

我們做了什麼?

2019年8月12日,我們在研究數據庫中搜索了一些研究,這些研究測量了為癲癇病人提供的心理治療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我們發現了36項研究,涉及3,526例癲癇病人。大多數研究的參與者為成人(27項研究);只有三項研究包括青少年和成人,六項研究涉及兒童和青少年。

大多數研究(27項研究)測量了“技能基礎”的心理療法的效果。這些治療方法教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技能。技能基礎的療法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CBT),包括呼吸,推理或視覺化等CBT的技術;諮詢輔導;並進行正念練習。其他九項研究測量了教育療法。這些治療旨在增加人們對癲癇和相關病症的認識,對癲癇的治療或對大腦的運作方式的了解。這些研究將心理治療的效果與個人日常護理,抗抑鬱藥或社會支持的效果進行了比較。

這36項研究採用了不同的設計,並使用不同的量表評估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我們無法將它們全部進行比較。但是,我們能夠比較11項技能基礎的治療研究結果,因為它們使用相同的量表來評估生活質量。

我們發現了什麼?

這11項研究(涉及643名成人和青少年)分別在歐洲(3項),美國(4項),香港(2項),墨西哥(1項)和澳大利亞(1項)進行。研究對象被追蹤及被評估時間為12週至2年。

這項11項研究測量了生活品質的不同層面。與接受日常護理(8項研究),社會支持(2項)或抗抑鬱藥(1項)的人相比,接受技能基礎的心理治療的人的總體生活品質更高。

這11項研究中,有10項還研究了生活品質問卷的子量表,以評估生活質量的特定層面。這些研究的人在六個子量表上提報了更好的結果,包含情緒健康,精力和疲勞,整體健康,癲癇發作性的擔心,用藥效果和社會功能,以上這些都會合併計算至整體的生活質量。

重要訊息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技能基礎的心理治療可以改善患有癲癇的成人及青少年的幸福感(生活質量)。

我們對這11項針對癲癇患者的心理治療研究的結果有一定的信心。我們認為,針對這種生活質量的特定結果進行更多的研究不太可能改變我們的發現。

此文獻回顧截至2019年8月12日。

翻譯紀錄

翻譯者:張維麟 (Chang, Wei-Lin)
服務單位:Robust Dragon Hedge Fund
職稱:Investment Manager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臺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Michaelis R, Tang V, Nevitt SJ, Wagner JL, Modi AC, LaFrance Jr WCurt, Goldstein LH, Gandy M, Bresnahan R, Valente K, Donald KA, Reuber M.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for people with epilepsy.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0, Issue 9. Art. No.: CD012081. DOI: 10.1002/14651858.CD012081.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