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依據心理學模型「心智理論」,回顧自閉症類群障礙病人所使用的介入法

背景

「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 模型主張,自閉症類群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的病人極難理解別人的心智,即他人的情緒、情感、信念和思想。曾有學者表示,此種現象可能潛藏於ASD病人所經歷的許多其他困難,包括社交和溝通問題,以及某些懷疑的行為。因此,有些試驗曾企圖教導ASD病人心智理論和相關技巧。

回顧問題

此次文獻回顧的目的在於探索 a)教導自閉症病人心智理論技巧是否可行,以及 b)此項證據是否支持心智理論模型。由於「心智理論」可能仰賴相關基本技巧的發展,包括相互注意力 (與另一個人分享自己的關注焦點)、根據臉部表情或敘述內容辨識其他人的情緒,以及模仿其他人,因此我們納入不只教導心智理論本身,也教導相關技巧的介入研究。

研究特質

我們找到22篇研究,包含695名受試者,報告關於心智理論的介入療效。證據蒐集截至2013年8月7日。

重要結果與證據品質

儘管所有研究均採取高品質的基本方法學 (隨機對照試驗),但對於研究設計不良和某些層面的報告,仍然存有疑慮。不過有部分證據顯示,可教導ASD病人心智理論或相關技巧,目前也有些品質不佳的證據指出這些技巧可以繼續維持、類化到其他情境,或教導心智理論可影響與發展有關的能力。舉例來說,雖然極少見,但是已教給病人的技巧,可以類化到新的情境之下,例如在進行介入時,病人可與治療師以外的另一位成人產生相互注意力。新技能未必能隨著時間持續保持。這項證據暗指心智理論模型,與ASD的教育和臨床實務少有關聯。必須進行採取縱貫式設計、採用更適當的結果測量,以及較高通報標準的進一步研究,才能闡明這些議題。由於心智理論模型的具體細節仍持續發展,因此這些試驗尤其重要。

翻譯紀錄

翻譯者:臺北醫學大學實證醫學研究中心
本翻譯計畫由衛生福利部補助經費,臺北醫學大學實證醫學研究中心、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Fletcher-Watson S, McConnell F, Manola E, McConachie H.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ind cognitive model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4, Issue 3. Art. No.: CD008785. DOI: 10.1002/14651858.CD008785.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