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年齡介於5至8歲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的社交技巧訓練

回顧問題

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與青少年,社交技巧訓練有什麼效益與危害?

背景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和青少年會經歷過動、衝動、注意力問題和社交困難等問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社交技巧訓練,宗旨為改善和保持社會交往,防止人際交往困難。課程往往著重於解決問題,控制情緒,以及改善言語和非語言溝通。我們根據社交技巧、情感能力、一般行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症狀和學校的表現的結果,檢視社交技巧訓練的效益與危害。

硏究特性

我們發現25個隨機臨床試驗(研究中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其中一組),總共有2690名參與者。這些實驗持續了五周至兩年。社交技巧訓練通常著重於教導孩子如何"閱讀"社交互動中的微妙暗示,例如學習等待輪到他們,知道談話中何時轉移話題,以及能夠識別其他人情感的表達。社交技巧訓練通常包括角色扮演、練習和遊戲以及家庭作業。對照組的兒童為沒有受到任何介入,或列入等待名單。

主要結果

透過教師評估社交技能、情感能力和一般行為控制,我們發現社交技巧訓練與控制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與沒有接受社交技巧訓練的兒童相比,教師認為那些參加社交技巧訓練的兒童在治療結束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較少。然而,這一發現是值得懷疑的,因為我們的統計分析無法支持他的成果描述。我們沒有發現危害反應的跡象。

所有試驗都面臨方法學問題,例如,高估效益和低估危害。許多研究難以比較,因為它們涉及不同的介入方法。一些試驗的結果不是很精確,這意味著很難對結果有信心。在七項試驗中,研究作者是製藥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從這些公司獲得資金,或曾進行過研究同樣主題的研究。

解釋

我們無法斷定社交技巧訓練是否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有益。我們需要更多,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與青少年進行社交技巧的隨機臨床試驗,這些試驗具有足夠的參與者人數與高品質的方法。關於青少年的證據基礎特別薄弱。我們沒有發現不良治療效果。

翻譯紀錄

翻譯者:魏雅瑩
服務單位:高雄國軍總醫院
職稱:物理治療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Storebø OJ, Elmose Andersen M, Skoog M, Joost Hansen S, Simonsen E, Pedersen N, Tendal B, Callesen HE., Faltinsen E, Gluud C.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in children aged 5 to 18 year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9, Issue 6. Art. No.: CD008223. DOI: 10.1002/14651858.CD008223.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