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訊息
-- 我們的結論是:目前尚不確定性別(即病人是男性或女性)是否為肺栓塞(肺部血栓)死亡風險的獨立預測因子,因為我們的文獻回顧發現結果互相矛盾。
-- 我們發現,女性肺栓塞病人在 30 天內的全因死亡風險雖僅略低於男性,但仍具有實質重要性。然而,在女性病人中,住院期間的全因死亡率可能略高,但這樣的差異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發現,肺栓塞發生後 30 天內,男女病人在因肺栓塞本身導致的死亡率上幾乎沒有差別。我們對這些證據的信心水準從中等到低。
-- 需要再進行高品質的研究來釐清男、女在肺栓塞後死亡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差異。我們的文獻回顧對未來相關研究的進行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議。
什麼是肺栓塞?
血栓是由血液細胞聚集而成的塊狀物。血栓可以防止出血,但也可能引發問題。肺栓塞是指血栓從原發部位脫落,移動至肺部,並在那裡造成血液循環阻塞的情況。
肺栓塞可能危及生命。肺栓塞是心血管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僅次於心臟病發作和中風),也是住院病人中最主要且可預防的死亡原因。
我們想了解什麼?
此考科藍文獻回顧旨在探討性別(女性或男性病人)是否單獨可作為預測肺栓塞成人死亡風險的因素。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探討性別與肺栓塞成人死亡率之間關聯性(獨立於其他因素)的相關研究。我們將研究結果做了比較與總結,並根據研究方法及規模等因素評估我們對證據的信心。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了 3 項相關的研究,共涉及 726,293 名參與者。這些研究提供了三項文獻的結果指標:住院期間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全因住院死亡率」);自肺栓塞診斷或開始治療起至 30 天內,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30 天內全因死亡率」);以及自肺栓塞診斷或開始治療起至 30 天內,因肺栓塞本身導致的死亡(「30 天內肺栓塞相關死亡率」)。這些研究都沒有針對我們關心的其他結果進行評估,例如一年內的死亡率。
主要研究結果
這些研究調查了 2000 年至 2018 年間在美國、西班牙或日本的醫院接受治療病人的過去醫療記錄。大多數研究在多家醫院進行。沒有任何研究在中、低收入國家進行。每項研究的參與者平均年齡超過 60 歲,且大多為有症狀的肺栓塞。
我們發現,與男性病人相比,女性肺栓塞病人在發病後 30 天內的整體死亡率可能略低於男性,儘管差異不大,但具有重要意義(2 項研究,共 17,627 人)。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女性病人的住院期間全因死亡率可能略有上升,具有重要意義(根據 3 項研究,共 611,210 名參與者);至於 30 天內因肺栓塞導致的死亡率,男女之間可能沒有差異,或差異極小(2 項研究,3,524 名參與者)由於結果混雜且資訊有差距(例如,我們許多關注的結果未經測量),我們無法對肺栓塞後的死亡風險是否可由性別預測,做出可靠的結論。
本文獻證據的限制是什麼?
本文獻的證據受到多項限制,包括研究數量不足、研究方法描述不清,以及我們所納入的研究多數是基於行政資料庫(如醫院或保險紀錄)取得的病人資訊。未來隨著更多相關研究的完成並納入本文獻的更新版本,我們的研究結果可能會與目前所呈現的結果有所不同。
本文獻證據最後更新日期為何?
本文獻證據來自於截至 2023 年 2 月 17 日所進行的文獻搜尋。
翻譯者:黃宇揚(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