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青少年及成年之鎖骨骨折,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之比較。

這篇摘要顯示對於鎖骨骨折之治療上,目前研究已知手術及非手術(保守)治療的效益。保守治療如使用吊帶、八字型繃帶固定二至六周。

研究背景

鎖骨橫跨胸腔前方,作為連接手臂及肋骨架的橋梁。它有助於穩定肩膀結構、使手臂可以自由活動、提供肌肉連接,同時也是用於呼吸運動所使用的肌肉骨骼裝置一部份。鎖骨也保護神經及血管,並且在個人外貌的審美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常見的鎖骨骨折位置在鎖骨中間三分之一處。常見於年輕人及老年人身上。通常原因為肩膀外側遭受直接撞擊。大部分鎖骨中間三分之一處骨折會使用保守治療策略 (非手術治療策略)。然而對於較嚴重的骨折情況,保守治療的效果可能不夠。手術治療包括將骨頭放為原位,通常會使用骨板、螺絲及金屬桿 (插入鎖骨內腔中) 進行內部固定。

搜尋的結果

我們搜尋了截至2017年12月的醫療資料庫,包含14項研究,共1469位具有移位型或角型鎖骨中段骨折患者。所有的患者皆已成年,年紀分布從17歲至70歲,男性及女性皆有。十項研究比較了骨板固定與保守治療 (吊帶及八字型繃帶);四項研究則比較了骨隨內固定以及保守治療。

主要結果

這篇回顧性文獻指出,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相比,並無法增強患者上臂功能,也無法改善患者術後一年的疼痛狀況與生活品質。但是,對於未癒合或癒合不完全的骨折患者,手術也許能降低治療失敗的風險。整體而言,不確定手術治療是否能提供更好的美容效果。雖然手術治療能降低肩膀畸形的情況,但可能會導致留下不美觀的疤痕,以及顯眼的金屬製品。對於併發症的風險,目前也不確定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是否有差異存在。然而,併發症通常與使用的治療策略而有所不同。手術造成的併發症,如傷口感染、露出,或金屬製品刺激需要進行額外手術;而保守治療造成的併發症如肩部僵硬、骨折癒合失敗等等。兩者皆有各自的風險存在。

證據的品質

14項研究中皆有可能會影響結果可靠性的弱點。所有的證據品質質量皆為低或很低。

結論

低品質的證據指出與保守治療相比。手術治療可能不會有益處存在,或不會有更多併發症產生。然而我們並不確定這些結果,未來研究可能會改變這些結論。

翻譯紀錄

翻譯者:許惠嵐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Lenza M, Buchbinder R, Johnston RV, Ferrari BAS, Faloppa F. Surgical versus conservative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fractures of the middle third of the clavicl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9, Issue 1. Art. No.: CD009363. DOI: 10.1002/14651858.CD009363.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