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如果孕婦於懷孕 34 周後出現高血壓且其症狀不嚴重時,立即分娩抑或等待觀察較為安全?

本文探討議題為何?

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hypertension)或者子癇前症(pre-eclampsia,高血壓並伴有蛋白尿或其他器官系統受損,或兩者都有)的孕婦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子癇前症惡化、癲癇發作與子癇症(eclampsia)、HELLP 症候群(溶血、肝指數上升及血小板數目下降)、胎盤剝離、肝衰竭、腎衰竭,以及因肺內積液而導致呼吸困難。

分娩大多可以停止孕婦的高血壓狀況加劇,但是早產嬰兒可能出現其他健康問題,例如肺部發展尚未成熟而造成呼吸困難。 引產可能導致過度宮縮及胎兒窘迫症(fetal distress)。其他選項為觀察等待,同時嚴密監控母體與胎兒。

此議題的重要性?

懷孕後期孕婦患有高血壓時,計畫性早期分娩與觀察治療兩者皆有優點與風險,我們希望知道哪種為最安全的處置。我們找尋了一些比較計畫性早期分娩(透過引產或剖腹產)與延遲胎兒出生的臨床試驗。

我們找到哪些證據呢?

我們於 2016 年 1 月 12 日進行文獻搜尋,發現有 5 篇隨機研究(共計收錄 1819 名婦女)探討此議題。其中兩項研究是大型、高品質的研究,針對妊娠高血壓、輕度子癇前症或在 34 至 37 週時惡化為既存高血壓的女性(704 名女性)或在 36 至 41 週時患有妊娠高血壓或輕度子癇前症的女性(756 名女性)。接受計畫性早期分娩而出現嚴重不良結果的婦女較少(1459 名女性,高品質證據)。由於資訊不足,且兩項研究間的變異性高,因此無法得出身體狀況不佳嬰兒數量如何受影響的結論(1459 名嬰兒,低品質證據)。就剖腹產數量而言(四項研究,1728 名婦女, 中等品質證據),孕婦分娩後的住院天數(兩項研究,925 名婦女,中等品質證據),或者對嬰兒(一项研究,756 名嬰兒,中等品質證據)的影響來看,計畫性早期分娩與延遲分娩之間的差異不明顯。有較多提早出生的嬰兒出現如呼吸窘迫症候群的問題(三項研究,1511 名嬰兒),或者需送入新生兒加護病房(四項研究,1585 名嬰兒)。提早分娩的婦女較少出現 HELLP 症候群(三項研究,1628 名婦女)或嚴重腎臟問題(一項研究,100 名婦女)。

兩項研究將於 34 至 36 周引產婦女及於 34 至 37 周引產婦女與對照組進行比較。而對照組婦女接受監測至懷孕 37 周,如果分娩未自然發生,則開始引產。三項研究比較不同的引產時機:懷孕足月或接近足月、懷孕滿 37 周與 36 至 41 周,以及婦女接受監測至懷孕 41 周,如果分娩未自然發生,則開始引產。五項研究間的納入及排除條件的標準也有差異。

所納入的研究都没有採取遮盲,受试者與醫師知道他們所在的組別。由於孕婦及醫療工作人員都知道介入措施,可能對照護與決策各方面造成影響。大部分皆為中等品質的證據,因此我們對結果有一定的把握。

研究結論為何?

整體而言,如果孕婦於 34 周後立即分娩,母體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較低,且對嬰兒的整體併發症發生率沒有明顯的差異,但相關資訊仍有限。

當將妊娠高血壓納入考量時,該文獻的結果適用於產科治療。未來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單獨觀察不同類型的高血壓疾病。

翻譯紀錄

翻譯者:廖櫻華 (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Cluver C, Novikova N, Koopmans CM, West HM. Planned early delivery versus expectant management for hypertensive disorders from 34 weeks gestation to term.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7, Issue 1. Art. No.: CD009273. DOI: 10.1002/14651858.CD009273.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