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重複性穿顱磁刺激改善中風人士的日常活動

文獻回顧問題

重複性穿顱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PMS)對改善中風人士的日常活動有效嗎?

研究背景

中風是導致失能最常見的原因,當大腦部份的血液供應中斷或減少時,中風便會發生。有兩種已知類型的中風:缺血性(由於缺乏血液供應)和出血性(由於出血)。中風後手臂或腿部癱瘓會導致日常活動和功能出現問題,包括進食、洗澡、穿衣和行走。中風後半身癱瘓病人需要進行身體復健,即上肢和下肢的訓練。訓練以日常生活活動為主,以及適當使用助行器(如拐杖)。然而,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有限。重複性穿顱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PMS)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不涉及將器械插入體內的治療),通過刺激運動神經的末端分支來引導肌肉收縮,以改善因腦部或神經損傷而造成肌肉無力的人運動。rPMS 可以穿透深層的肌肉,幾乎無痛且沒有副作用。

文獻檢索日期

檢索日期截至於 2021 年 10 月 5 日。

研究特點

本次是針對 2019 年發表的文獻回顧進行更新。我們檢索了來自四項關於 rPMS 的隨機對照試驗(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兩個或多個治療組之一的研究)的證據,共涉及 139 名受試者。兩項研究比較了 rPMS 和 “虛擬” 刺激(一種非常微弱的刺激或只有聲音的刺激)。兩項研究比較了 rPMS 加上復健治療和虛擬刺激加上復健治療。

主要結果

我們發現很少有證據表明使用 rPMS 可改善中風人士的日常生活活動、肌肉力量、上肢功能和痙攣(肌肉異常僵硬)。目前的結果與 2019 年發表的文獻相比並沒有變化。雖然有一項試驗報告顯示,rPMS 可以改善上肢的痙攣,但其效果很小且不明確。

證據品質

我們認為在改善日常活動方面,證據的品質較低,主要是因為單一研究的樣本量較小。

作者結論

目前還不清楚使用 rPMS 是否有助於改善中風人士的日常生活活動和功能。需要更多的試驗涉及更多的受試者,以確定 rPMS 的效果。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慧敏(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Cochrane Hong Kong)【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Kamo T, Wada Y, Okamura M, Sakai K, Momosaki R, Taito S. 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impairment and disability in people after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2, Issue 9. Art. No.: CD011968. DOI: 10.1002/14651858.CD011968.pu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