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兒童及青少年之慢性及反覆性疼痛管理的心理療法(遠距傳遞治療)

研究背景

在兒童期經歷長期疼痛是常見的,在小於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中,長期疼痛的人常反映這些劇烈疼痛對其生活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些疼痛會影響這些兒童及青少年的身體機能、限制他們到學校上學的能力,還會使他們感到焦慮和憂鬱。在兒童及青少年中最常見的慢性疼痛類型有頭痛、反覆性腹痛、肌肉骨骼性疼痛,還有背痛。通常一位治療師會以面對面的方法來提供病人或家庭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如:應對技巧、疼痛時的節律活動),或行為治療(如:放鬆練習)。我們知道這種面對面治療可以減輕兒童的疼痛強度,同時也可以增加他們的生理功能。目前的科技已可以允許治療師在執行治療時可以不必以面對面的方式進行,例如:可以透過網路、電腦程式和手機應用程式。遠距傳遞治療由於可以移除需移動的需求,所以可以讓治療變得更容易取得,而且也可能變得更便宜。

我們著手了解,與等待被治療(等待治療名單)或使用其他治療方法(指的是主動性控制,如:接受關於長期疼痛的衛教)的兒童相比較,以科技提供的遠端傳遞心理治療是否可以幫助有長期疼痛史的兒童及青少年減輕其疼痛?是否可以增進他們的生理功能?以及是否可以讓他們減少憂鬱和焦慮的症狀?

研究特性

為了瞭解以上研究背景的現況,我們搜尋了2018年5月以前的文獻,我們搜尋到10篇研究文獻,總共囊括697位兒童和青少年,其中4篇研究文獻(共326位研究參與者)是本次更新的新研究。在這10篇研究文獻中,其中有4篇與罹患有頭痛之兒童有關,其中1篇用與罹患有幼年特發性關節炎之兒童有關,1篇與治療鐮刀性紅血球疾病之兒童有關、1篇文獻涵蓋了大腸激躁症兒童,以及有3篇文獻囊括兒童混和樣本,而這些兒童有些有頭痛、有些則有其他慢性疼痛之情形。以上研究都提供了認知行為療法,接受介入措施之兒童的平均年齡為13歲,我們發現6項研究結果:疼痛、生理功能、憂鬱、焦慮、副作用、對治療的滿意度。

關鍵研究結果

我們將有疼痛情形者分成兩組,並且分別觀察他們,第一組為頭痛的兒童,第二組包含其他疼痛情形之兒童(例如:經常性胃痛、肌肉骨骼性疼痛),這些疼痛情形稱之為混和性慢性疼痛。在給予治療後立即評估,發現遠距傳遞提供心理治療(主要透過網路)有助於幫助有頭痛的兒童及青少年減輕疼痛,然而,後續我們並未發現對這些兒童有助益的影響,我們發現,對於罹患其他類型疼痛的兒童來說,這些治療方法對減輕疼痛強度並沒有助益。此外,我們並未發現遠距傳遞治療對於頭痛和混和性慢性疼痛的狀況在生理功能、憂鬱或焦慮上有幫助。然而,混合性慢性疼痛狀況的資料有限,特別是隨後無法從這些研究結果描繪出結論,在試驗中,治療的滿意度在過程中有被提及,而且總體而言是正向的,有六個試驗中描述了與接受心理治療無關聯的副作用。

目前,僅有極少數的研究調查這種治療方法,當解讀這些結果時應謹慎,因為這些研究結果僅來自於少數的兒童研究,這領域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發現,而且也許會表明這是一種可以讓罹患長期疼痛的兒童減輕疼痛以及改善其功能的有用治療方法。

證據品質

我們將研究中的證據品質分成以下四個等級:非常低、低、中等、高。倘若為等級低的證據品質,則表示我們對於分析結果存在非常不確定性。而等級高的證據品質,則表示我們對於分析結果非常有信心。我們判斷證據品質的等級非常低,會降低其證據等級是由於相同結果的研究及評估之間存在差異性,以及在統計測試中發現差異。然而,這個研究領域不斷發展著,需要更多研究招募更多使用認知行為治療和其他心理療法的研究參與者,藉此以確定遠距傳遞治療是否對罹患長期疼痛的年輕族群有幫助。

翻譯紀錄

翻譯者:王霰邡
服務單位:長庚科技大學林口校區
職稱:實習指導教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Fisher E, Law E, Dudeney J, Eccleston C, Palermo TM.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remotely deliver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and recurrent pai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9, Issue 4. Art. No.: CD011118. DOI: 10.1002/14651858.CD011118.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