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血管手術後超音波追蹤是否可以提升肢體保留率和維持動脈暢通?

關鍵訊息

在缺乏有力證據的情況下,加強下肢血管重建後雙功能超音波(DUS)監測的效益尚不清楚。目前沒有關於雙功能超音波 (DUS) 監測不良事件的研究報告。

雙功能超音波 (DUS) 檢測有哪些好處?

下肢大動脈阻塞或狹窄,稱為下肢動脈粥狀硬化性疾病或週邊動脈阻塞疾病。在疾病程度嚴重或是透過非手術介入治療仍未改善的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血管重建手術(以手術恢復阻塞動脈或靜脈的血流)。血管重建手術後,雙功能超音波 (DUS) 掃描常作為術後護理的一部分,用來識別任何血流異常與可能損害移植物的血流(以確保移植物通暢)。

我們的研究目的?

我們想要知道:

- 使用雙功能超音波 (DUS) 掃描進行密切觀察(強化監測計畫)是否有助於避免輕微和嚴重截肢。

- 使用雙功能超音波 (DUS) 掃描的強化監測計畫是否會增加再次手術介入率(血管重建後為維持移植物通暢而進行的手術)和死亡,特別是無症狀的患者,指的是那些沒有疼痛、間歇性跛行(運動和運動時出現的肌肉疼痛,患者休息後可緩解)或其他症狀的患者。

我們做了哪些研究?

我們搜尋了比較下肢血管重建後雙功能超音波 (DUS) 掃描監測計畫與醫學檢查和脈搏觸診監測(有或沒有任何其他客觀測試(如動脈壓指數))的研究。

我們將這些研究結果進行了比較及總結,並根據研究方法和規模等因素對證據的可信度進行了評估。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了三項研究,共有 1,092 名患有下肢動脈粥狀硬化疾病(動脈內脂肪、膽固醇和其他物質堆積)的受試者,他們接受了血管重建手術。參與這些研究的受試者從 156 到 594 人不等。所有纳入的研究均在歐洲進行。兩項研究持續時間不到 24 個月,只有一項研究持續超過 24 個月。納入的研究比較了在腹股溝區域(腹股溝)以下的動脈進行了血管重建手術的患者中,DUS 加脈搏觸診和動脈壓指數與脈搏觸診和動脈壓指數的比較。。

主要结果

雙功能超音波 (UDS) 強化監測計畫對肢體保留率的影響輕微或幾乎沒有差異,從血管暢通後的介入到移植物的治療或血栓形成(形成血塊)或狹窄(變窄),以及各種原因造成的死亡與生活品質。

採用 DUS 掃描的強化監測計畫可能會提高再次介入率。

目前沒有關於 DUS 監測計劃有 DUS 監測所引起不良事件的可用數據。

研究證據有哪些侷限?

我們對證據的信心較低。有三個主要因素降低了我們對這些證據的信心:

- 並非每項研究都提供了我們感興趣的結果數據。

- 在一項研究中,將受試者的分組並非真正隨機的分配。

- 與此相關的研究不多且大多數研究規模較小。

此證據的更新日期為何?

證據更新至 2022 年 2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劉依儒 (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