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期間親屬是否應該在場

為什麼這個問題重要?

現今的醫療體系漸漸鼓勵病人與親屬更積極去選擇醫療方式。 然而,有人擔心如果病人搶救期間親屬在場 (FPDR) 會導致親屬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相關症狀,或對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表現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影響重症照護的品質。也有人擔心,如果患者無法說出自身的想法與選擇,那麼類似的行為可能會侵犯患者的隱私。患者、親屬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可被視為一種相互影響的三角關係,因此必須在每一方的需求中取得一個平衡點。

我們想探討什麼?

為了進一步了解「搶救期間親屬在場」所帶來的影響,我們欲檢視目前現有的案例,例如心臟驟停、外傷和急性醫療護理等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調查若親屬在病人心臟驟停、外傷或急性醫療護理等醫療搶救情況時在場,將如何造成親屬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相關症狀。

次要目的則是欲調查,若院方提供「搶救期間親屬在場」的機會, 是否會造成親屬產生憂鬱、焦慮和悲傷等情緒,同時,「搶救期間親屬在場」對於執行醫療護理的時間長度、醫療保健專業人員、醫療護理品質、患者存活率等方面將會產生何種影響。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調查了 2022 年 3 月 22 日的醫學數據庫,沒有限制任何語言。我們閱讀了參考文獻並聯繫研究作者,確認他們是否有其他的研究或著作。我們對一群曾在病人搶救期間在場的成人親屬進行隨機對照試驗 (一種將受試者隨機分派到兩組以上並進行不同治療的試驗)。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紀錄了 2 項試驗(3 篇論文),共涉及 595 名年齡在 19 至 78 歲之間的參與者。其中一項試驗涉及十五個法國的入院前急救醫療服務單位,都是針對心臟驟停患者搶救期間在場的親屬進行調查。該試驗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評估,我們將其納入了報告。報告中的另一項試驗是在英國的急診科,對心臟驟停或外傷患者搶救期間在場的親屬進行的小型前導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

研究指出,並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搶救期間親屬在場」將會產生可能出現的負面結果。總體而言,「搶救期間親屬在場」似乎減少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焦慮和憂鬱以及悲傷等情緒;然而,由於研究報告過少,而且存在很高的偏差風險,因此以上的推斷並非完全確定的。其中一項研究報告也就搶救期間親屬在場與否進行數據上的比較,例如是否造成不同的搶救時間長度,或造成不同醫療人員的心理壓力,但這些數據都指出兩組受試者的數據並沒有什麼不同。

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如何?

我們認為數據顯示出來的結果並沒有很大的說服力。目前的數據太少,所以對於「搶救期間家人在場」是否對親屬的心理有任何影響、或可能造成何種後果,我們無法提供有力且明確的研究結果也無法證明論述。

翻譯紀錄: 

翻譯者:江昀【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