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上肢鍛鍊計劃對腎衰竭患者的動靜脈瘻管成熟有效嗎?

這是什麼議題呢?

動靜脈瘻管 (AVF) 是在動脈和靜脈之間建立的一種特殊銜接,形成強大的血管,並可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反覆地進入。一旦建立,通常需要六到八週的時間發展 (或成熟) 才能使用。成熟會導致連接的靜脈變大,並且由於血流增加,其血管壁變得更厚和更強壯。鍛鍊計劃可能會縮短 AVF 及其功能成熟所需的時間,然而,什麼類型的鍛鍊計劃以及何時應進行鍛鍊計劃 (在建立 AVF 之前或之後) 仍不清楚。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瀏覽文獻以找出描述使用上肢鍛鍊對腎衰竭患者 AVF 成熟之研究。我們從研究中蒐集資訊並將其結合以確定此介入是否有所幫助。我們檢查了這些介入的品質,來判斷我們觀察到的效果是否可靠。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發現 9 項研究涉及 579 名患者;兩項研究著眼於在建立 AVF 前進行鍛鍊,而 7 項研究著眼於在建立 AVF 後進行鍛鍊。不幸的是,只有在建立 AVF 後進行鍛鍊的 7 項研究可被分析。使用的鍛鍊計劃類型是等張 (運動時在肌肉上施加恆定重量的運動,並同時移動關節) 和等長運動 (肌肉收縮,周圍關節沒有任何運動)。

與無介入相比,等張運動可促進超音波成熟,而與等張運動相比,等長訓練可促進超音波與臨床成熟。與等張運動相比,等長運動也可增加靜脈大小和動脈血流量。我們所納入的研究皆未報告不良事件。

由於研究規模較小且介入措施的類型各不相同,因此有關介入措施效果的資訊可信度較低。

結論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示,目前檢查上肢鍛鍊計劃的研究證據品質較低,這歸因於所使用的介入類型多樣性和參與者的總體人數較少。

翻譯紀錄

翻譯者: 許梅香 (Mei-Hsiang Hsu) (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研究人員)【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 E-mail :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Nantakool S, Reanpang T, Prasannarong M, Pongtam S, Rerkasem K. Upper limb exercise for arteriovenous fistula maturation in people requiring permanent haemodialysis acces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2, Issue 10. Art. No.: CD013327. DOI: 10.1002/14651858.CD013327.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