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性(月經相關)癲癇發作的治療

背景

經期性(月經性)癲癇是與月經週期有關的惡化性癲癇發作,其影響約 40% 的女性癲癇患者。以下這些特殊的月經週期階段是女性發作的高風險時期:月經來潮前及來潮期間(經前及經期,又稱經期性癲癇第 1 型)、排卵期(經期性癲癇第 2 型)、月經週期後半段(黃體期,又稱經期性癲癇第 3 型)。風險增加的原因可能與經期黃體脂酮(卵巢分泌的賀爾蒙)濃度的變化和排卵期雌激素(女性性賀爾蒙)激增有關。通過對動物的研究表明,黃體脂酮濃度較低可能會影響大腦對大腦化學物質「伽馬氨基丁酸」 (GABA) 的反應,而 GABA 正是預防癲癇發作的重要物質。高濃度雌激素與癲癇發作風險之間的關係則尚不清楚。

目前,經期性癲癇的治療依女性經期是否規律而定。如果女性經期規律,可以在月經來潮前或來潮期間使用賀爾蒙(如黃體脂酮補充劑)和非賀爾蒙(如 clobazam 或 acetazolamide)療法。如果女性經期不規律,導致無法預測經期天數,可以選擇使用合成賀爾蒙(如 medroxyprogesterone (Depo-Provera) 或促性腺激素釋放賀爾蒙 (GnRH) 類似物 (triptorelin 和 goserelin))暫停月經的方法來治療。

經期性癲癇在女性癲癇患者中很常見,並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女性可能無法獲得合適的經期性癲癇治療,原因是哪種治療效果最好以及應該在月經週期的哪個階段進行治療尚無定論,而且這些治療對患者生育能力、月經週期、骨骼健康和心血管健康的影響亦存有疑慮,本文獻回顧的目標即是解决這些問題,以便為臨床診療和日後的研究提供相關資訊。

目的

本文獻回顧旨在檢驗賀爾蒙和非賀爾蒙療法在治療女性經期性癲癇發作方面的有效性。

方法

我們搜尋了電子資料庫,尋找治療時間持續至少 12 週的相關研究。我們感興趣的結果為:癲癇發作頻率的平均變化、發作頻率至少下降 50% 的女性患者百分比以及不再發作的女性患者百分比。我們還調查了女性退出研究的原因和所有記載的副作用。

結果

我們在文獻回顧中列入了四項賀爾蒙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兩個或多個治療組之一的研究),其中有兩項評估黃體脂酮的試驗和兩項評估 norethisterone 的試驗。在這些研究中,治療方案皆以安慰劑(無害的無賀爾蒙藥丸)作為對照組。我們並未發現任何檢驗非賀爾蒙療法的研究或與經期不規律之女性有關的研究。所列入的四項研究共有 192 名 13 至 45 歲的女性經期性癲癇患者參與調查,在比較黃體脂酮或 norethisterone 與安慰劑對癲癇發作結果的影響時,這些研究皆未顯示出任何顯著差異,同時,副作用的相關資訊也非常有限,但服用黃體脂酮的女性因副作用退出研究的可能性並未比服用安慰劑的女性大。

證據更新至 2021 年 7 月。

證據的確定性

我們認為所列入的研究並未提供清楚的遮盲資訊,加上招攬的受試者為數不多,而且提出的治療結果並不一致,因此證據的確定性介於非常低到中等之間。

結論

我們發現的證據非常有限,並且大多屬於低確定性等級,這些證據表明使用 norethisterone 和黃體脂酮或使用安慰劑治療女性經期性癲癇患者時,患者的發作結果並無差異。本文獻回顧特別指出整體上缺乏現行各種其他賀爾蒙和非賀爾蒙療法有效性的相關資訊,這方面需要對女性經期性癲癇患者進行深入研究。

翻譯紀錄: 

翻譯者:桑苡嫣 (Gengo, Inc.,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