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影像導引用於腦腫瘤手術

研究背景
手術在多種腦腫瘤治療中有相當大的作用對於某些類型的腦腫瘤而言,儘可能地將其切除非常重要,因為這能幫助病人活得更長久且更好。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切除腦腫瘤可能很困難,因為腫瘤有些看起來像正常腦組織,有些則靠近正常功能所需的腦組織。人們已經開發出在手術期間觀察腫瘤的新方法,以幫助外科醫生更好地從正常腦組織中識別腫瘤。

研究問題
1.影像導引手術切除腦腫瘤是否比沒有影像導引的手術更有效?
2.某種影像引導技術或工具比另一種更好嗎?

研究特徵
我們的最新檢索策略截至 2017 年 7 月。我們發現了四項試驗,著眼於三種不同類型的工具,以幫助增加腫瘤切除量。所評估的腫瘤為惡性膠質細胞瘤。手術期間使用的圖像干預措施包括:

• 手術期間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以評估殘餘腫瘤大小;
• 使用螢光染劑 (五胺基酮戊酸) 標記腫瘤,或是
• 手術前進行影像以繪製腫瘤的位置,然後在手術時使用該位置來引導切除(神經導航)。

所有的研究均進行了折衷的方法,這可能意味其結論可能存在偏差。其他研究由正在評估的影像導引技術的製造商資助。

主要研究結果
我們發現低品質到極低品質的證據表明,使用影像導引手術可能會導致某些人透過手術切除更多的腫瘤。尚不確定這些技術對神經系統短期與長期的影響。我們沒有數據來確定所評估的技術是否會影響整體存活率、疾病進展時間或生活品質。關於神經導航的證據品質極低,而且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超音波導引的試驗。在成本方面,對經濟研究的非系統性文獻回顧表明,與標準手術相比,使用影像導引手術對成本的影響不確定,且五胺基酮戊酸比傳統手術成本更高。

研究證據之品質
用於切除腦腫瘤術中影像技術的證據很少,而且品質低至極低。需要近一步研究來評估三個重要問題

1.從長遠來看,切除更多的腫瘤對患者來說是否更好?
2.切除更多腫瘤會導致患者出現更嚴重的症狀,有哪些風險?
3.切除術如何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翻譯紀錄

翻譯者:劉毅恆 (文藻外語大學)【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Jenkinson MD, Barone DG, Bryant A, Vale L, Bulbeck H, Lawrie TA, Hart MG, Watts C. Intraoperative imaging technology to maximise extent of resection for gliom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 Issue 1. Art. No.: CD012788. DOI: 10.1002/14651858.CD012788.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