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用於改善腦性麻痺兒童的骨骼健康

本文獻回顧的重要之處為何?

腦性麻痺 (CP) 患者骨骼強度較弱是常見的事,其成因包括:減少了可增強骨骼強度的活動,如走路或跑步,尤其常見於在移動上需要輔助器具的人、減少增強骨骼強度的維生素或礦物質之攝取,包括鈣質及維生素 D 、或是增加使用了會防止骨骼生成之藥物,如抗癲癇的藥物。即使是非常輕微的外傷,也會有高風險導致骨折。而患有腦性麻痺且無法行走的孩童,又具有更高的風險會使腿骨的骨骼強度較差及骨折。雙磷酸鹽類藥物是一種用於改善骨骼強度的藥物。該藥物常用於低骨骼強度的成人。然而,目前仍缺乏可用於孩童的證據。

本篇文獻回顧旨在解答哪些問題?

首先,與安慰劑 (假藥丸 )及未治療相比,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對於18歲以下 CP 的兒童在不同的骨骼強度測量下,有何影響?其中測量了健康骨骼中血液標記物、骨折頻率、骨骼疼痛情形及生活品質。

其次,是否會產生任何副作用?

本篇文獻回顧包含了哪些文獻?

截至 2020 年 9 月,我們檢索了多篇 CP 兒童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的文獻。我們找到了兩項試驗,比較了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與安慰劑,以改善 CP 兒童的骨骼強度。這兩項試驗中包含了 34 名具有相似嚴重程度的受試者。兩項試驗中皆為 16 歲或以下的受試者、每項試驗中男孩及女孩的數量相同,且兩項試驗中皆有無法走路的兒童。這兩項試驗使用了不同類型的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方案,且分別進行了 6 個月及 12 個月。由於其中一項試驗因缺乏已發表的資訊,故無法進行更進一步的比較,

一項試驗獲得研究、學術及醫院基金會的支持,製藥公司則捐贈鈣及維生素補充劑的成分;另一項研究則沒有報告其研究資金來源。

從本文獻回顧中揭示了什麼證據?

兩項試驗的結果皆提供了證據,顯示給予 CP 兒童至少六個月的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可能可以改善他們的骨骼強度,而這種強度的效果僅在 12 名受試者中被測量到,此結果藉由骨骼礦物質密度 (BMD) 測量,骨骼強度平均改善了 18% 。然而,因為這兩項試驗受試者的人數都很少、結果的差異很大,並且試驗進行的方式仍存在一些問題,故這項結論仍是不確定的。

其中,每項研究以不同的方式呈現骨骼強度的血液標記物結果,其意味著我們並沒有確切的證據,也無法得知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效果的結論。

兩項試驗均未報告兒童在經過雙磷酸鹽類藥物療程後所產生的巨大風險或嚴重的不良後果。

兩項試驗也未檢驗雙磷酸鹽類藥物療程是否會對孩童實際的骨骼密度、骨折的比例產生任何影響的問題。

作者結論

對於雙磷酸鹽類藥物的療程是否能改善 CP 兒童的骨骼健康,我們的信心有限。

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評估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 CP 兒童的益處及風險,未來在雙磷酸鹽類藥物的更深入研究中,應結合其他更新的治療方法去進一步的評估其效果。

翻譯紀錄: 

譯者:姜珮文 (Pei-Wen, Chiang)【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