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診斷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學齡前兒童在一年或多年後仍符合診斷標準的比例是多少?

關鍵訊息

-- 10 位學齡前兒童中有 9 位被診斷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並在一年或多年後仍符合自閉症的診斷標準。

--由於缺乏強而有力的證據,本研究的發現可能無法推論至外在環境,我們也無法確認任何影響兒童是否維持診斷的其他因素。

--未來應著重於設計一項全面性的研究,探討兒童在臨床實踐中是否隨著時間的推移仍符合自閉症診斷的依據,以及其他可能會改變兒童維持診斷的相關因素。

什麼是自閉症?

自閉症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疾病,通常被視為終身疾病。其特點是社交困難、僅對特定的事物感興趣及重複性的行為。這些領域的挑戰性對每個人來說具高度不一致性。

如何診斷自閉症?

自閉症是透過評估一個人是否符合一套標準化的診斷標準而定。

在兒童診斷中,診斷自閉症的評估可能經由兒科醫生、兒童精神科醫生、語言病理學家、職能治療師和心理學家。這些醫療專業人員可能會觀察並詢問兒童的社交和溝通技巧、局限於特定興趣和重複行為方面的困難,以及他們如何處理和回應周遭感官訊息。這些專業人員可使用單一或多種組合診斷評估工具來協助診斷。

什麼是診斷穩定性,為什麼它很重要?

診斷穩定性是指個體是否隨著時間的推移保留其診斷中的特質。自閉症的診斷穩定性對於幫助醫療專業人員、自閉症患者及其家人了解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終身診斷可能性非常重要。此外,它還幫助政府和社區團體規劃支持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所需的健康、教育和就業資源。診斷穩定性也有助於我們了解自閉症兒童的特徵,以及目前診斷自閉症類群障礙的方式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影響持續滿足自閉症診斷的標準。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了解在 6 歲之前被診斷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的學齡前兒童,在一年或多年後是否仍符合診斷標準。

我們也想知道在每個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兒童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與其他因素,是否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仍持續滿足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診斷標準。與每個兒童共同的因素包括初次和後續診斷評估時的年齡、智商(IQ)分數、相較同齡兒童完成日常生活任務的能力(適應性行為分數)以及他們與周圍人交流的能力(語言分數)。與診斷兒童自閉症相關的方式包括診斷的工具或標準的使用類型、診斷評估之間的時間長度以及診斷是否由多個學科團隊執行。診斷的研究方法包括研究發表的年份和證據的穩健性。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有關針對學齡前兒童被診斷為自閉症的研究。接著我們總結了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方法、研究規模等因素以評估對證據的可信度。

我們發現了什麼?

總計有 49 篇研究符合納入條件,其中 42 篇(11,740 名兒童)擁有可評估的數據。最大的研究有 8,564 名兒童,最小的有 11 名兒童。這些研究來自 13 個國家,其中 16 個來自美國。兒童的平均年齡在初次診斷時為 3 歲,在後續追蹤時為 6 歲。平均的追蹤時長為 2.86 年。

我們發現在研究控制下,被診斷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的學齡前兒童中,有 90% 可能會在一年或多年後仍維持診斷。

證據的侷限性為何?

我們對證據幾乎沒有信心,因為並非所有研究都提供了相關目標的數據,且這些研究是針對不同類型的人和診斷評估所執行的。

對於後續追蹤不再符合自閉症診斷標準的十分之一兒童,我們無法判斷他們是否已經「擺脫」自閉症,可能是因為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成熟,或者因為他們接受了治療、原始診斷不準確等因素。

此證據的更新日期為何?

證據更新至 2021 年 7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林芸婷 Yun-ting Lin (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