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中風後復健所花費的時間對活動量的影響

文獻回顧問題
在復健上花費更多的時間是否能使中風人士在日常活動方面有所改善?什麼是重要的呢?復健所花費的總時長重要,還是提供復健的方式(計畫表)重要呢?例如,是每周所花費的復健時間?還是復健治療的頻率呢?

研究背景
腦中風復健能幫助中風人士的病情及其活動的恢復。不同國家對中風人士應接受治療的量都有不同的指引。在英格蘭,他們建議每天至少要進行 45 分鐘的適當治療。在加拿大,他們的指引則建議更多:每週五天,每天需作三小時的特定任務訓練。以前的研究皆沒有找到明確的證據能夠支持一種或其他種方法:復健所花費總時間的效果,或提供復健訓練計畫的安排。英格蘭的 45 分鐘建議是基於比較不同類型的復健以及同類型復健但不同復健量的研究結果---這是不一樣的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文獻回顧只比較相同類型但不同復健量的中風復健治療。

研究特點
我們納入了 21 項的研究,共計 1,412 名中風人士。每項研究都對接受了同種復健治療但不同復健量的中風人士進行比較。不同類型的復健也被納入其中,但是每項研究之比較都是在同類型但不同復健量的情況下進行。我們納入了關於手臂、腿部、步行和一般復健治療。在 16 項研究中,受試者皆處於中風後的前六個月。在其餘 5 項研究中,受試者已中風超過六個月。

文獻檢索日期
我們檢索了截至 2021 年 6 月的研究。

主要結果
我們發現,與接受較少復健治療組別相比,接受較多復健治療的小組在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活動測量(例如梳洗和穿衣),手臂活動的測量(例如拿起一件物品)和腿部活動的測量(例如步行),既沒有壞處也沒有益處。對於手臂和腿部活動的測量(例如活動強度或活動範圍),接受更多的復健治療是有益處的。然而,當我們只比較組間對差異較大的研究時,額外治療在日常生活活動、手臂和腿部的活動的測量,以及手臂活動的測量方面存在有益效果。這表明中風人士需要大量的額外復健治療才能改善他們的病情和恢復日常活動的能力。

研究證據的可信度
根據本文獻回顧中所納入研究的品質,研究證據的可信度皆為低品質或極低品質證據。因此,我們只能從本篇回顧的結果中得出初步結論。這也表明需要更多、品質更好的研究。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慧敏(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Cochrane Hong Kong)【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Clark B, Whitall J, Kwakkel G, Mehrholz J, Ewings S, Burridge J. The effect of time spent in rehabilitation on activity limitation and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 Issue 10. Art. No.: CD012612. DOI: 10.1002/14651858.CD012612.pu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