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慢性 (長期) 疼痛是指疼痛持續時間超過平常恢復時間的症狀。疼痛通常會持續至少三個月。慢性疼痛除了疼痛之外,還會引發如疲勞、焦慮、憂鬱和低生活品質等問題。
過去對慢性疼痛病人的醫囑多為休息。然而,目前的一般建議是保持活動,無論是直接影響疼痛,還是應對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因此,研究已試著調查身體活動對慢性疼痛病人的影響。
本文獻旨在匯總並分析考科藍已發表的文獻,其探討了針對各類慢性疼痛(包括關節炎、背部和頸部疼痛及經痛)的身體活動與運動研究。
主要结果和證據品質
2016 年 1 月,我們納入了 21 項考科藍文獻回顧,涵蓋 10 種不同的診斷(骨關節炎,一種關節疾病)、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和腫脹)、肌纖維痛(廣泛疼痛狀况)、下背痛、間歇性跛行(腿部痙攣疼痛),經痛(經期疼痛),機械性頸部失能症(頸部疼痛),脊髓損傷、後小兒麻痺症候群(這是一種出現在曾經患過小兒麻痺症(脊髓灰質炎)者身上的疾病),髕骨股骨疼痛(膝蓋前部疼痛)。試驗中使用的身體活動或運動計劃在頻率、強度和類型上有所不同,包括陸上和水上活動、專注於增強力量、耐力、柔韌性和活動範圍的運動,以及肌肉強化練習。
證據的品質較低。這主要是因為每項文獻中參與的慢性疼痛病人人數較少。理想情況下,一項研究應該有數百人分配到每個組別,而在這次文獻回顧過程中,大多數研究的總參與人數不到 50 人。
有證據表明,身體活動可以降低疼痛的嚴重程度、改善身體機能、對心理功能與生活品質產生不同的影響。然而,在所有研究中,沒有發現這些指標。這些不一致的結果可能源於在研究中混雜了不同類型的身體活動。此外,受試者主要為輕度至中等程度的疼痛,而非中等至嚴重程度的疼痛。
結論
根據現有證據(僅 25% 的納入研究報告了介入可能導致的傷害或損傷),身體活動並未造成傷害。有時候在開始新運動時出現的肌肉酸痛,隨著參與者逐漸適應新活動而減輕。儘管許多人可能擔心這會進一步增加他們的疼痛,身體活動對患有慢性疼痛的受試者是可接受的,且不太可能造成傷害,因此這項發現很重要。
未來的研究應著重於增加參與人數,包括更大範圍的疼痛嚴重程度(更多的人患有更嚴重的疼痛),以及延長介入(運動計畫)和追蹤期。這種疼痛本質上是慢性的,因此長期干預,以及更長的恢復或追蹤期,可能會更有效。
翻譯者:林芸婷 Yun-ting Lin (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