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改善新生兒健康與存活率的新生兒復甦術訓練

文獻問題:以標準化正規新生兒復甦術訓練(standardised formal neonatal resuscitation training, SFNRT)來培訓健康照護人員,是否能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與發病率、改善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和維持,或改變團隊合作和復甦行為?

背景:10個新生兒中有1個在出生時需要進行復甦術(當偵測不到呼吸或心跳時,會進行急救)。有許多不同的新生兒復甦術訓練,但這些課程對於降低新生兒因缺氧而造成的死亡、或腦部受損之效果,尚未被探討過。

研究特性:我們搜尋了在2014年4月前評估新生兒復甦術訓練成效的研究,並於2015年3月進行研究資料的更新,找到5個以社區為基礎的研究(包含187,080個生產數)、及9個以人體模型為基礎的研究(包含626個新生兒)。

結果與證據品質:來自3個證據品質中等的研究指出,新生兒復甦術訓練可能減少出生後7天內的新生兒死亡。1個證據品質低的研究表明,新生兒復甦術訓練可能減少出生後28天內的新生兒死亡。這三項研究都是在低收入環境下進行的,研究結果可能對高收入環境的適用性有限。我們還發現,除了復甦術訓練之外,教授團隊合作可以改善團隊行為、並減少急救時間(兩個研究,證據品質低),但對復甦成果的影響是不明確的。由於證據品質非常低,復甦術訓練是否能立即增加學習者的知識及技術、並提升其在第6個月時的知識,仍不確定。相同的,新生兒復甦術的加強課程是否有助於維持知識、或適當地進行復甦術,結果仍然不明(證據品質非常低)。此外,視覺化或電子輔助設備是否能協助急救過程做出決策、並改善復甦術的表現,結果也不明確(一個研究未呈現出具體的效果,但另一個研究顯示,一個具有提示功能的電子決策支持工具(electronic decision support tool)能改善復甦術的實行)(證據品質低)。我們強烈鼓勵,未來的研究要呈現與長期健康相關的結果,像是因缺氧造成的腦部損傷、與長期腦部發展相符的結果指標等。對於增強團隊合作行為、提升及維持復甦術知識與技能的有效方法,需要更多的研究。

背景

大約有10%的新生兒在出生時需要進行復甦術。以標準化正規新生兒復甦術訓練(standardised formal neonatal resuscitation training, SFNRT)來培訓健康照護人員,可能改善新生兒的結果。而實施SFNRT需要付出額外的醫療資源。

目的

評估標準化正規新生兒復甦術訓練是否能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和發病率,改善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和維持,或改變團隊合作和復甦行為。

搜尋策略

我們搜尋了2014年4月的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PREMEDLIN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以及Oxford Database of Perinatal Trials等資料庫、仍在進行中的試驗與會議紀錄,並於2015年3月進行更新。

選擇標準

比較SFNRT與非SFNRT、SFNRT附加治療或不同SFNRT類型,且報告了至少一種我們指定結果的隨機試驗、或包括叢集隨機試驗的類隨機試驗。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作者獨立地萃取資料,並進行包括典型風險比(typical RR)、風險差(RD)、平均差(MD)、能產生多一個有益結果指標的益一需治數(NNTB)、及能產生多一個有害結果指標的害一需治數(NNTH)之統計分析(均有95%信賴區間) 。我們使用一般逆方差法(generic inverse variance)及近似分析法(approximate analysis methods),進行叢集隨機試驗的分析。

主要結果

我們找到2個以社區為基礎、及3個以人體模型為基礎,來評估相較於未實施SFNRT,提供SFNRT是否具成效的試驗。一個研究品質非常低的證據指出,知識的取得(RR 5.96, 95% CI 3.60 至 9.87)、技術(RR 170, 95% CI 10.8 至 2711)、及知識的維持(RR 3.60, 95% CI 2.43 至 5.35)有改善,另外一份研究則指出,復甦術及行為分數有改善。

我們找到3個在發展中國家以社區為基礎、比較SFNRT與基本復甦術訓練(新生兒即刻護理)的叢集隨機試驗。在這樣的設定中,中等品質的證據顯示,SFNRT降低了新生兒早期死亡率(typical RR 0.88, 95% CI 0.78 至 1.00;3個研究,66,162個新生兒),而當以近似分析法分析時 (typical RR 0.85, 95% CI 0.75 至 0.96; RD -0.0044, 95% CI -0.0082 至 -0.0006; NNTB 227, 95% CI 122 至 1667)。來自1個低品質的試驗證據顯示,SFNRT可能降低新生兒在28天的死亡率((typical RR 0.55, 95% CI 0.33 至 0.91),但是對於降低新生兒後期死亡率的成效則較不明確(typical RR 0.47, 95% CI 0.20 至 1.11)。我們沒有找到原本指定的、關於新生兒發病率的研究報告,也沒有找到任何已開發國家的隨機研究。

我們找到2個以SFNRT團隊訓練、與SFNRT進行比較的試驗。採團隊訓練對接受模擬訓練的醫師學員來說,可以提升團隊合作的行為(以頻率來評估)(MD 2.41, 95% CI 1.72 至 3.11)、並縮短復甦術進行的時間(MD -149.54, 95% CI -214.73 至 -84.34),但對於新生兒急救訓練(Neonatal Resuscitation Program, NRP)的分數差異很小、或沒有差異(MD 1.40, 95% CI -2.02 至 4.82; 98名受試者,證據品質低)。

我們找到2個比較SFNRT及SFNRT加強課程的試驗。加強課程對於維持復甦術知識的成效仍不明確(84位受試者,證據品質低非常低),但可能有助於改善急救進行的程序及行為技能(40位受試者,證據品質非常低)。

我們找到2個關於決策支持工具(decision support tools)的試驗。一個是認知輔助工具,其沒有改變復甦分數;另外一個是電子決策支持工具(electronic decision support tool),其改善了對於正壓通氣、心臟按壓,與調整吸入氧氣分率(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做出正確決策的頻率(97位受試者,證據品質極低)。

作者結論

在發展中國家,與基本新生兒護理或基本新生兒復甦相比,SFNRT可以減少新生兒早期、及至出生28天的死亡率。SFNRT的隨機試驗,應呈現關於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神經發育結果等發病率的結果指標。另外,應該要對提升知識、技能及團隊合作行為的創新教學方法進行評量。

翻譯紀錄

審稿者:陳可欣
服務單位: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 護理部/實證知識轉譯中心
職稱:副主任/主任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Dempsey E, Pammi M, Ryan AC, Barrington KJ. Standardised formal resuscitation training programmes for reducing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newborn infan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5, Issue 9. Art. No.: CD009106. DOI: 10.1002/14651858.CD009106.pub2.

我們對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必要的 cookie 使我們的網站正常運作。我們還希望設置可選擇分析的 cookie,以幫助我們進行改進網站。除非您啟用它們,否則我們不會設置可選擇的 cookie。使用此工具將在您的設備上設置 cookie,以記住您的偏好。您隨時可以隨時通過點擊每個頁面下方的「Cookies 設置」連結來更改 Cookie 偏好。
有關我們使用 cookie 的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我們的 cookie 頁面

接受所有
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