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囊尾幼蟲症患者的癲癇治療

研究背景

神經囊尾幼蟲症是一種常見的腦部感染。它是由豬帶絛蟲的幼蟲遷移到大腦,並在牠們自身周圍形成一個封閉的囊(稱為囊腫)所引起。癲癇是神經囊尾幼蟲症最常見的症狀,雖然一些患者也可能會有頭痛、嘔吐或其他腦水腫的相關症狀。

本篇文獻探究在無癲癇發作而有其他症狀的神經囊尾幼蟲症患者中,抗癲癇藥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對於預防癲癇的有效性。我們也從藥物的選擇、劑量、治療時程、副作用和生活品質等方面,檢視 AEDs 用於神經囊尾幼蟲症所引發之癲癇的有效性。

研究特徵

我們納入 4 項試驗,總計包含 466 名受試者,聚焦於比較有單個腦囊腫的患者,短期與長期的 AED 治療。這些試驗將 6 至 12 個月視為短期治療,並將 12 至 24 個月視為長期治療。

主要研究結果

對於有單個腦囊腫的患者而言,任一種 AED 治療時程 (6、12 或 24 個月) 的益處尚無定論。對於有鈣化囊腫的患者而言,長期治療可能會是較好的。

納入的 4 項試驗皆收案單個腦部病灶的患者。本篇文獻回顧的結果不能推廣至多囊性或大腦不尋常部位有囊腫的患者。

現有的證據截至 2021 年 1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洪峻澤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臨床藥學組六年級)【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