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選擇幽門後與胃管灌食的重症危急病患

文獻問題回顧

我們回顧在重症危急成人病患入住重症照護單位放置灌食管進入小腸取代放置在胃以提供灌食途徑的證據,益處與副作用

研究背景

提供早期營養支持對加護病房的病患來說非常重要營養經放置在人的口腔或鼻進入胃,或更進一步進入到小腸(十二指腸或空腸)的管路,以特定的流質型態提供,後者稱之為幽門後灌食管我們想要學習相關於幽門後灌食的安全性與潛在的益處,還有潛在的副作用

研究特點

我們搜尋資料庫從2013年10年確認14篇研究(隨機對照試驗)總計1109位參與者在2015年2月4日,我們重新搜尋更新所回顧的文獻並將處理一篇有趣的文獻我們探討在幽門之後放置灌食管以減少肺炎發生率的益處,降低個人依賴呼吸器的天數,增加參與者提供營養成份的比率與減少死亡病例數.我們同時也探討在置入管路期間潛在的副作用,如來自於腸胃道出血,在維持管路放置期間增加的合併症,如需更換管路

主要結果

我們發現在幽門後的管灌能減少肺炎的發生,營養成份輸送到病患身上的量也增加.此種方式未造成個人需要依賴呼吸器的天數,也沒有減少死亡人數幽門後管灌也不會延遲完成個人灌食的目標量。在幽門後放置灌食管是安全的,且不會增加合併症的可能性

證據品質

我們發現肺炎發生率的結果以及依賴呼吸器的期間死亡率是中等品質的證據,主要因為研究執行狀況不佳.專注於病患的營養輸送狀況,以及因管路放置與維持所造成之合併症的總品質的相關證據品質評價是低的.需要達到目標灌食量所需時間的證據等級是低的,因與跨研究的結果不相近,該研究設計議題阻礙了評估.

我們建議在可行的情況,幽門後放置灌食管應該常規運用於加護病房的病人

翻譯紀錄: 

翻譯者:陳禕瑋服務單位:花蓮慈濟醫院職稱:專科護理師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