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邊檢查能預先發現可能遭遇插管困難的成人病患

文獻回顧問題

我們正在尋找適宜且快速精準的檢查方式,能在沒有明顯呼吸道異常的成人中,找出可能會遭遇插管困難的目標。

研究背景

當病患被施予大量鎮定劑、呈現昏迷或陷入痲醉狀態時,插管能確保病患呼吸道保持暢通,再藉由機器(呼吸器)控制病患呼吸,並在手術、重大創傷、重大疾病或心臟停搏時,維持適當的血氣濃度。因此,一旦病患呼吸道出現難以插管的情形,則恐有危及性命的憂慮。

插管前須先做喉鏡檢查 (即插入微型攝影機探測插管路徑),並需要配合進階技術,通常插管過程都相當順利。大約10%的病患會出現插管困難的情形,通常需要特殊設備及預防措施來做應對。由於特定生理特徵與插管困難及失敗的關連密切,因此察覺潛在困難呼吸道的預警機制將有助於改善困境。為找出插管困難的高危險族群,目前幾項床邊快速檢查已作為例行臨床使用,但檢查的精準度仍有待商榷。

病患年齡層

我們所納入的研究包含16歲以上沒有明顯呼吸道異常並接受常規插管的成人。

納入研究的檢查項目

我們評估7項例行檢測插管困難的床邊檢查。這些檢查方式僅需幾秒完成且不需要特殊設備。

指標性的檢查(具診斷性質的檢查)包含 :

- Mallampati 分級測試 (原始或改良版本;病患須坐直身體張開嘴巴,將舌頭盡量伸出,依照咽部能見範圍決定病患狀況);

- Wilson風險評分表 (Wilson risk score,包含評估病患體重、頭與脖子的移動幅度、下巴開闔、下巴後縮能力、齙牙);

- 甲頦距離 (thyromental distance,為下巴到喉結上緣的距離);

- 胸頦間距 (sternomental distance,為下巴尖端到鎖骨的距離);

- 張嘴幅度檢測;

- 上唇咬合檢驗 (upper lip bite test);

- 或上述任意合併檢查;

搜索日期

此證據更新截至2016年12月6日。(我們已搜尋至2018年3月的新研究,但尚未納入本篇文獻回顧。)

研究特點

我們納入133項研究(一共844,206名參與者),研究調查上述7項檢查方式的精準度,外加69種常見檢查方式及32種合併檢查,皆為調查插管困難的檢測。

主要結論

分析發生喉鏡檢查困難的病患,平均敏感度範圍(正確判定插管困難之百分比數值) 從22%(張嘴幅度檢測)到63%(上唇咬合檢驗)。平均特異度範圍(正確判定沒有插管困難病患的百分比數值)從80%(Mallampati分級測試改良版本)到95%(Wilson風險評分表)。上唇咬合檢驗的敏感度為所有納入檢查中最高。

分析插管困難的病患,平均敏感度範圍從24%(甲頦距離)到51%(Mallampati分級測試改良版本),而平均特異度範圍從87%(Mallampati分級測試改良版本)到93%(張嘴幅度檢測)。Mallampati分級測試改良版本的敏感度為所有納入檢查中最高。

分析面罩通氣困難(其中一種呼吸道困難的情況)的病患,因提供分析數據不多,僅計算出Mallampati分級測試改良版本的平均敏感度為17%及特異度為90%。

證據品質

整體而言,本次納入的研究證據歸為中高品質。這些研究非常可能提供可靠的研究成果,儘管其中一半的研究中,實行插管的醫生已預先知道結果,進而可能影響研究成果,但這卻是例行臨床照護中常見的情況。研究中所納入的病患、檢查方式和實際條件之特徵都和大部分的臨床環境相似。因此,本篇文獻回顧成果應通用於世界各地無明顯異常住院病患的術前標準呼吸道評估。

結論

本篇文獻回顧中納入的床邊檢查並不完全適用於檢測非預期內的呼吸道困難患者,因為這些檢查方式並未囊括大量曾有呼吸道病史的病患。

翻譯紀錄: 

翻譯者:劉芝君服務單位:自由譯者職稱: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