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對接受血管手術者進行短時間人為四肢血流阻斷,是否會減少死亡和器官損傷?

重點資訊

• 我們發現,在手術前用壓脈帶進行短時間的肢體血流阻斷(遠程缺血預適應,RIPC),可能不會降低接受血管手術者(例如:修復動脈狹窄或腫脹的手術)的死亡、器官損傷、住院時間或手術時間。

• 需要更大規模、設計良好且結果以患者為主(如:生活品質)的研究,以更好地評估 RIPC 對於接受血管手術者的好處和潛在傷害。

什麼是遠程缺血預適應?

隨著人口老化,越來越多人將罹患血管、或動脈因脂肪沈積而變窄或如氣球般膨脹的疾病。作為嚴重動脈疾病的必要治療策略,血管手術可移除沉積物或修復膨脹的血管,但這會增加死亡和併發症的風險。手術的高風險,主要是因為血管手術過程中血流阻塞和隨即恢復的過程,也稱為 “缺血-再灌注損傷”。已經有許多用來降低手術風險的方法,但效果有限。

器官血流的暫時阻斷(幾分鐘)可以降低該器官的損傷(局部缺血預適應),但可能也可以降低其他器官的損傷(遠程缺血預適應,RIPC)。一般來說,RIPC 是透過頻繁地對綁在手臂或腿的壓脈帶充氣和放氣來執行。作為一種安全簡便的方法,RIPC 的作用已在動物研究中證明可以防止心臟手術的器官損傷。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了解有做 RIPC,是否比起沒有做 RIPC 更能降低血管手術的死亡和器官損傷,以及 RIPC 本身是否會造成任何傷害。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尋了探討血管手術中 RIPC 之文獻。我們納入了隨機設計的研究(人們被隨機分配到兩個或多個治療組之一),比較有與沒有做 RIPC。我們比較與總結這些研究的結果,並且根據研究方法、規模等因素,對文獻證據的信心程度進行評比。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搜尋到 14 項,包含來自英國、愛爾蘭、愛沙尼亞、西班牙、中國、美國、新加坡和紐西蘭的病人共 1,295 位。受試者平均年齡介於 65 到 76 歲之間。大多數 (84%) 參與者是男性。整體來說,這些研究的方法學品質都是可被接受的。

接受血管手術者與沒有 RIPC 者相比:

• RIPC 對死亡(10 項研究,965 人)、心臟病發作(11 項研究,1,001 人)、腎損傷(12 項研究,1,054 人)和中風(4 項研究,392 人)的影響差異可能很小或沒有差異;對可能導致肢體喪失的影響差異也很小或沒有差異(3 項研究,322 人)。

• RIPC 對住院時間(7 項研究,569 人)和手術時間(10 項研究,803 人)的影響差異可能很小或沒有差異。

這些證據有哪些限制?

由於對以下因素的擔憂,我們對我們研究結果的信心僅為中等:首先,有些證據 (例如死亡和肢體喪失) 是基於少數病例,且一些研究則規模較小;其次,這些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檢測腎損傷等結果;最後,對於某些結果,例如心臟病發作,在該地區進行的一些研究尚未公開其結果,從而無法客觀地了解所有可用證據(發表偏差)。進一步研究的結果可能與本研究的結果不同,代表我們的結論可能會隨著更多研究被報告而改變。

該證據的更新日期為何?

這篇回顧更新了先前的 Cochrane 回顧。文獻證據目前納入至 2022 年 4 月 1 日。

翻譯紀錄

翻譯者:羅姿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 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Liang F, Liu S, Liu G, Liu H, Wang Q, Song B, Yao L.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versus no 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 for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ical procedure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3, Issue 1. Art. No.: CD008472. DOI: 10.1002/14651858.CD008472.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