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械輔助訓練以改善中風後手臂功能與功能障礙

文獻回顧問題

評估電動機械和機器人輔助手臂訓練,對於改善腦中風後病人的手臂功能作用。

研究背景

超過三分之二的腦中風病人受手臂功能下降所苦,因為這會限制了他們日常生活的能力,降低生產力及社交活動的能力,並且造成經濟上的負擔。電動機械和機器人輔助手臂透過特殊設計的機器,能支持病人肩部、肘部或手部運動以幫助其復健。然而,電動機械和機器人輔助手臂訓練對腦中風病人改善手臂功能的作用尚不明確。

研究特性

截至 2018 年 1 月,我們檢索到 45 項試驗 (涉及 1,619 名受試者),並將其納入我們的文獻回顧。這些試驗描述了 24 種不同的電動機械設備,將電動機械和機器人輔助手臂訓練與其他各種介入措施進行了比較。受試者年齡介於 21 至 80 歲之間,試驗持續時間從 2 週到 12 週不等,試驗規模在 8 至 127 人之間,但納入試驗的主要結果(日常活動能力:最重要的測量目標變數)都不盡相同。

主要結果

電動機械和機器人輔助手臂訓練改善了腦中風後人們的日常活動能力,且提升患肢的功能和肌肉力量。由於諸如傷害和疼痛等不良事件很少被描述,這些設備應可以用作復健工具,但我們仍然不知道何時或以什麼樣的頻率來使用。

證據品質

證據品質高。

翻譯紀錄: 

翻譯者:楊若筠【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