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處理職業性氣喘的工作場所介入措施

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建議在工作場所進行一些改變,以改善職業性氣喘(由職業暴露所引起的氣喘)工人的狀況這些工作場所的改變也被稱為介入措施,而對於職業性氣喘,包括早期消除暴露和減少暴露。然而,這些介入措施的實際效果仍不清楚。

本文獻回顧之目的為何?

為了確定透過工作場所介入措施來治療職業性氣喘的有效性。

主要訊息

我們針對治療職業性氣喘的工作場所介入措施進行了系統性文獻回顧。相較於持續暴露在同一個工作環境中,當有職業性氣喘的人消除暴露後(通常是透過結束工作),氣喘症狀和肺功能可能會有所改善。相較於持續性暴露,氣喘症狀在減少暴露後(例如透過培訓和教育)可能有所改善,但肺功能不能改善。相較減少暴露於低分子量的化合劑,消除暴露可能可以改善工人的氣喘症狀或肺功能,但可能會增加失業的風險。所有證據的品質都很低,因此需要更好的研究來調查工作場所介入措施對職業性氣喘的有效性。

本篇文獻回顧的內容為何?

本篇文獻基於26項研究,其中包括1,695名職業性氣喘病人的參與。幾乎所有的病例皆是由致敏劑(Sensitizers)所引起。我們聚焦在研究消除暴露及減少暴露的介入措施,並與持續性暴露進行比較。結果指出氣喘症狀、肺功能及非特異性支氣管高反應性在初始條件與後續追蹤之間的變化。

本篇文獻的主要結果為何?

相較於持續暴露,消除暴露與減少暴露都有可能改善氣喘症狀。相較於持續暴露,消除暴露但非減少暴露可能可以改善肺功能。相較於減少暴露於低分子量的化合劑,消除暴露可能可以改善氣喘症狀或肺功能,但消除暴露可能會增加失業的風險。因此,必須權衡改善帶來的益處與失業風險增加的可能性。

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介入措施在減少職業性氣喘的有效性。

本文獻回顧更新日期為何

我們檢索了截至2019年7月31日發表的研究。

翻譯紀錄

翻譯者:張維麟
服務單位:PineBridge SITE Taiwan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Henneberger PK, Patel JR, de Groene GJ, Beach J, Tarlo SM, Pal TM, Curti S. Workplace interventions for treatment of occupational asthm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9, Issue 10. Art. No.: CD006308. DOI: 10.1002/14651858.CD006308.pu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