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口部)及口咽癌(喉部) 的手術治療

此篇文獻翻譯已過期,請點選此處前往此篇文獻回顧之最新英文版本。

文獻回顧探討的問題

本文評估了外科手術治療口腔癌及口咽癌的臨床試驗,以判斷哪些治療最能使該癌症病人延續壽命(存活期),使病人在沒有癌症症狀下延續壽命(無病存活率),以及不再發生同部位的癌症復發或是轉移至其他部位。本文亦致力研究不同的治療如何影響疾病症狀、生活品質、住院時間、併發症、副作用、以及成本。

背景

口腔癌是全球最盛行的癌症之一,2012年間便有超過40萬的新確診案例。這些癌症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放療,或是其中兩種或是全部三種的治療組合。2014年,口腔顎面外科手術專家工作小組將該議題定義為目前首要研究對象。這份回顧是對於2007發表並於2011首次更新的回顧的再次更新,由諸位作者與考科藍的口腔健康團隊共同完成。本篇的證據截至2017年12月20日。

研究特點

我們包括了12項試驗(包含此次更新的5項新試驗),以探討手術治療對於口腔癌的成功率。這項研究包括了2300位受試者,其中2148位患有口腔癌。試驗對比了7種不同的治療方案,其中並沒有任何對於切除主要腫瘤的不同手術方式的比較。

關鍵結果

實驗的結果好壞參半,因此無法得出對於治療口腔癌和咽喉癌最佳手術方法的明確結論。

結合兩種結果的研究顯示,在切除癌症部位同時以手術切除頸部貌似無癌細胞的淋巴結,與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並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另外一項研究顯示,早期的頸部手術有可能有益於提高病人的存活期與”無病存活率”(主要治療行為後沒有任何病徵與症狀的時間長度)。其中一項研究發現,早期手術會降低在原發部位或是周遭部位的癌症復發機率,但是其他三項研究結果並沒有偏好任何一項治療方式。

與選擇性切除頸部淋巴結相比,並無證據表明切除所有頸部淋巴結可延長病人的存活期。

其中一項研究評估,與放化療前後進行計畫性的頸部手術相比,進行化療與放療之後使用一種特殊掃描(正子電腦掃描儀,PET-CT)以作為頸部手術的決策參考方針,並未使死亡率降低。

此項研究中也有許多其他手術方法的比較,但是我們無法在此篇回顧文獻中使用那些研究結果。

即便切除頸部的淋巴結已知常常導致諸如顏面方面與進食、飲水及說話等功能性的嚴重副作用,但這些研究對於這些副作用的著墨相當不足,對於生活品質的衡量相當不準確,以及樣本數量遠遠不夠,以致無法被包含在任何分析之中。

證據的確定性

由於每項比較只有數筆研究及設計方式導致的高誤差風險,因此這些證據的確定性相當低。此外,部份對照和結果沒有可做為本研究可用的結果。

翻譯紀錄: 

翻譯者:程祥如
服務單位:戴爾電腦
職稱:工程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