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兒童接觸到家中的鉛所採取的家庭性預防介入措施

本文獻回顧為何重要?

鉛對人體的接觸,尤其對於兒童而言,是嚴重的健康風險。高濃度的鉛中毒會導致兒童貧血,多器官損傷,癲癇發作,昏迷和死亡。長期處於低濃度時,它可能導致認知(思維過程),心理(精神和情緒狀態)和神經行為受損(例如具有攻擊性或是過動)。環境中潛在的鉛來源很多,因此研究人員研究了各種教育和家庭環境介入措施,以減少兒童對鉛的接觸,例如對父母進行教育,清除鉛塵或進行家庭清潔工作。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這些介入措施能在何種程度上的有效減少或預防兒童進一步接觸到鉛。

誰會對本篇評論感興趣?

-希望能預防兒童在家中接觸到鉛的父母和照顧者。

-對於預防兒童在家中接觸到鉛的方法感興趣的衛生專業人員和決策者。

本篇文獻回顧旨在解答哪些問題?

我們想知道教育或家庭環境的介入措施,或兩者結合,是否能有效預防或減少18歲以下兒童在家中與鉛接觸的機率。我們有興趣研究認知和神經行為發展的改善,以及血鉛濃度和家中鉛塵濃度的降低。

本文獻回顧納入哪些研究?

我們在資料庫中檢索了截至2020年3月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一個或多個組接受治療,另一組則不接受任何介入措施)和準隨機對照試驗(以不嚴格的隨機方法將兒童分配組別)。我們發現了17個研究(此更新中有3則是新的),一共涉及3282名從出生到6歲的兒童。這些研究調查了教育、環境的介入,或兩者的結合,以減少兒童在家中受到鉛的暴露。所有納入的兒童均在6歲以下。有15項研究在北美的市區進行,1項在澳大利亞,1項在中國。大多數的研究在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地區實施。在這些研究中,男女比例均等。 在15項研究中,介入時間持續了3-24個月,有2項研究只進行了一次介入措施。有14項研究使用了有缺陷的方法,這些方法可能扭曲其結果,從而使它們的可信度降低。

追蹤調查時間持續了3至8年。資金來源方面,15個研究由國家或國際研究單位資助,剩餘2個研究則未報告他們的金流。

我們從這些回顧的證據中得知了什麼?

教育介入措施: 在這項比較中,沒有一項研究評估了對認知或神經行為結果的影響或危害。與沒有介入措施相比,教育介入措施可能不會導致幼兒的血鉛濃度或地板落塵量存在差異(中等質量的證據)。

環境介入措施: 一項比較防塵措施與不進行介入措施的研究表明,三年至八年後,兩組之間的認知和神經行為結果幾乎沒有差異。同一研究評估了危害,沒有發現與介入措施有關,但在對照組觀察到有2名兒童有副作用。所有納入比較的研究均發現,與沒有介入措施相比,粉塵控制並沒有或多或少降低幼兒的血鉛濃度(中等品質證據)或地板上的落塵量(非常低品質證據)。有兩項研究評估了土壤防治的效果,但沒有就其有效性得出任何結論(非常低品質證據)。

教育和環境介入措施與標準教育相結合: 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聯合介入措施可以降低血鉛濃度或地板粉塵鉛濃度(非常低品質證據),未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彌補這一研究的不足。

下一步該做什麼呢?

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找出有效預防兒童鉛暴露的方法。考慮到介入措施受到不同程度工業化、環境和職業安全衛生法規的影響,研究應在高、中、低收入國家的不同社會經濟群體中進行。

翻譯紀錄: 

姓名:Michael,Che Wang 王哲
職稱: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臺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