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小時內治療所有牙齒(全口) 用於成人牙齦疾病(牙周炎)

研究背景

長期牙齦疾病(牙周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炎疾病,會導致牙齒周圍的軟組織(牙齦)和骨骼受損,並可能造成牙齒脫落。非手術治療用於阻止和控制疾病。這些是基於 “牙齦下刮除術“,即是從受感染的牙根表面使用器械刮除牙齦下方的細菌。

常規治療在幾週內分二到四次進行,每次於口腔的不同部分(或分成 “四分之一”)做結石刮除術。傳統上這稱為 “牙結石刮除術及根面整平術”(SRP)。另一種方法是在 24 小時內一次或兩次治療整個口腔(稱為全口牙結石刮除術 (FMS))當將抗菌藥物(如:氯己定)添加到 FMS 時,這稱為全口消毒 (FMD)。使用這些全口方法的原理是在減少已經治療部位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文獻回顧問題

這篇文獻由 Cochrane Oral Health 製作,是我們最初於 2008 年發表一篇文獻的第二次更新。它評估 24 小時內全口治療(FMS 和 FMD)與數週內的常規治療相比之有效性,以及 FMS 和 FMD 之間是否存在差異。證據檢索截至 2021 年 6 月。

研究特徵

納入的研究是隨機對照試驗(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兩個或多個治療組之一的臨床研究),評估全口牙結石刮除術的方法,並進行了至少三個月的監測(追蹤)。FMS 和 FMD 均與常規 SRP(對照組)進行了比較。參與者的臨床診斷為慢性牙周炎,我們排除了患有侵犯性牙周炎、全身性疾病(影響身體其他部位)或正在服用抗生素的的研究。

我們在本次更新內納入了 9 項新研究,並排除了一項已包含在先前版本文獻中的試驗。本文獻總共包含 20 項研究,內含 944 名參與者。

主要研究结果

FMS 和 FMD 的治療效果適中,對牙周護理沒有明確的影響。這兩種治療方法都不優於每次於口腔四分之一常規牙結石刮除術及根面整平術治療。

在 13 項研究中的 3 項報告顯示,發現最重要的危害是 FMS 或 FMD 治療後體溫升高。

在實際執行中,選擇哪一種方法將基於患者和牙醫的選擇和便利性。

證據確定性

由於所涉及的研究和參與者數量少,以及研究設計的局限性,我們對大多數比較和結局的結果之信心很低。增加九項研究並沒有改變我們之前版本的文獻回顧結果。

翻譯紀錄: 

翻譯者:劉同軒 Lau Tung Hin (鄧迪大學牙科學院 Dundee Dental Hospital & School, University of Dundee)【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 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