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用以治療頸部疼痛的徒手矯治或活動療法

頸部疼痛是一項常見的肌肉骨骼相關主訴,可對患者造成程度不等的失能狀態,而且耗損的社會成本很高。頸部疼痛可能伴隨往下輻射至手臂的疼痛(神經根病變〔radiculopathy〕)或頭痛(頸因性頭痛)。徒手矯治療法(針對脊椎的調整)與活動療法(對關節與肌肉施予動作)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他物理療法併用,以治療頸部疼痛。

本篇更新版回顧納入了27項試驗(共1522名受試者);這些試驗比較了「徒手矯治療法或活動療法」與「無治療、虛假療法(sham treatment)、其他療法(如藥物、針灸、熱療、電療、軟組織按摩)」,或針對前兩者進行相互比較。

來自3項試驗(130位受試者)的低品質證據顯示:針對急性或慢性頸部疼痛患者,使用1到4次療程後,頸椎徒手矯治療法的短期疼痛緩解效果優於對照組。來自1項小型治療量試驗(25位受試者)的低品質證據顯示:在治療後立即追蹤時的疼痛緩解效果,以及慢性頸因性頭痛的頸部相關失能緩解效果方面,9或12次療程的徒手矯治療法優於只進行3次療程的情況。來自2項試驗(369位受試者)的品質中等證據顯示:針對亞急性或慢性頸部疼痛患者,在短期和立即性追蹤之下,徒手矯治療法與活動療法之間在疼痛緩解、功能改善與病患滿意度方面幾乎無差異。極低品質的證據顯示:針對亞急性與慢性頸部疼痛患者,在大多數為短期的追蹤時長之下(僅一例為中期追蹤),徒手矯治療法與下列療法幾乎無差異:其他徒手治療技巧、特定藥物及針灸(6項試驗、494位受試者);而針對慢性頸因性頭痛,則優於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1項試驗、65位受試者)。

來自2項試驗(133位受試者)的極低至低品質證據顯示:針對急性頸部疼痛或揮鞭式頸部傷害(whiplash)的患者,胸椎(中段背部)徒手矯治療法若單用,或與電燒灼療法(electrothermal therapy)或個人化物理治療併用,可提供某種程度的立即性頸部疼痛緩解效果。如果在單用頸椎徒手矯治療法的情況中加入胸椎徒手矯治療法,有極低品質的證據顯示不會為頸部疼痛(持續時間未定義)的患者帶來額外的助益。

來自2項試驗(71位受試者)的低品質證據顯示:針對亞急性和慢性頸部疼痛,活動療法的疼痛緩解及功能改善效果與針灸相同,而神經動力活動療法可為急性至慢性頸部疼痛帶來臨床上重大的疼痛緩解效果。來自3項試驗(215位受試者)的極低至低品質證據顯示:特定種類的活動治療技巧可能優於其他技巧。

27項研究中有8項針對不良作用(副作用)進行探討。此8項中有3項研究未報告出任何副作用。5項研究報告出輕微、暫時性的副作用,包括頭痛、疼痛、僵硬、輕微不適,以及頭暈。所有試驗中均未報告出任何罕見但嚴重的不良事件(如中風或嚴重神經缺陷)。

本篇回顧的侷限包括:所納入之研究中,潛在偏差的數量甚高,因此降低我們對結果的信心。不同研究之間由於在受試者及療法特性上存在差異,因此只有部分結果能夠進行統計上的整合。

未來進一步的研究,很可能大幅影響我們對療效估計值的信心,也很可能改變此等估計值。

背景

無論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治療方式併用,徒手矯治療法(manipulation)及活動療法(mobilisation)皆常用於頸部疼痛的治療。

目的

針對罹患急性/亞急性/慢性頸部疼痛、且伴隨或未伴隨頸因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或神經根(radicular)症狀的成年人,評估徒手矯治或活動療法能否改善疼痛、功能/失能狀況、病患滿意度、生活品質,以及整體感受效果(global perceived effect)。

搜尋策略

來自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 2009, 第三期)及MEDLINE、EMBASE、Manual Alternative and Natural Therapy、CINAHL及Index to Chiropractic Literature等資料庫的資料,均更新至2009年7月。

選擇標準

我們只納入探討徒手矯治療法及活動療法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資料收集與分析

2位回顧作者獨立地篩選研究、萃取資料,並評估其偏差(bias)風險。我們計算了統合後的相對風險(relative risk;RR)及標準化平均差異(standardised mean difference;SMD)

主要結果

我們納入了27項試驗(共1522位受試者)。

用以治療亞急性/慢性頸部疼痛的頸椎徒手矯治療法 :品質中等的證據顯示:於中期追蹤下,徒手矯治及活動療法對於疼痛、功能及病患滿意度具有相似的療效。低品質的證據顯示:進行1至4次療程後,單用徒手矯治療法相較於對照組,可提供短期的緩解效果(統合後SMD:-0.90〔95%信賴區間{ CI}:-1.78 ~ -0.02〕),而且9或12次療程對於頸因性頭痛所造成的疼痛及失能狀況而言,效果優於3次療程。最佳的治療手法與治療量仍待進一步測定。

用以治療急性/慢性頸部疼痛的胸椎徒手矯治療法 :低品質的證據支持胸椎徒手矯治療法可針對急性疼痛,作為一項額外的疼痛緩解療法(益一需治數〔NNT〕:7;46.6%的治療效益)及功能提升療法(NNT:5;40.6%的治療效益);而在慢性頸部疼痛方面,單次療程胸椎徒手矯治療法的立即性疼痛緩解效果也優於安慰劑(NNT:5;29%的治療效益)。

用以治療亞急性/慢性頸部疼痛的活動療法: 除了上述證據以外,關於亞急性/慢性頸部疼痛的低品質證據指出:1) 多種Maitland氏活動手法的組合,在立即性疼痛緩解及功能提升的效果上與針灸相似;2) 作為立即性疼痛緩解及功能提升之額外療法時,活動療法與針灸無差異;以及3) 神經動力活動療法(neural dynamic mobilisation)能在治療後立即產生臨床上重大的疼痛緩解效果。其中有特定活動手法較為優越。

作者結論

頸椎徒手矯治療法及活動療法可產生類似的療效。兩者都可能帶來立即或短期的療效,但目前尚無長期治療的資料。胸椎徒手矯治療法可改善疼痛與功能。關於最佳的治療手法與治療量,目前尚無定論。未來進一步的研究很可能大幅影響我們對療效估計值的信心,也很可能改變此等估計值。

翻譯紀錄

Translated by: East Asian Cochrane Alliance

Translation supported by: 台灣衛生福利部/台北醫學大學實證醫學研究中心

引用文獻
Gross A, Langevin P, Burnie SJ, Bédard-Brochu M-S, Empey B, Dugas E, Faber-Dobrescu M, Andres C, Graham N, Goldsmith CH, Brønfort G, Hoving JL, LeBlanc F. Manipulation and mobilisation for neck pain contrasted against an inactive control or another active treatment.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5, Issue 9. Art. No.: CD004249. DOI: 10.1002/14651858.CD004249.pu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