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治療肝癌的射頻燒灼療法(肝細胞惡性腫瘤)

背景

肝癌(肝細胞惡性腫瘤)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見的癌症,對多數的病患者而言,被診斷出肝癌都是在疾病的晚期並同時伴隨肝硬化。迄今,肝細胞癌症無任何醫療治癒方法,治療的目的多是減緩腫瘤的生長。在高收入國家,大約30%被診斷出肝細胞癌症病患是處於早期階段,對於這類患者,經皮消融技術(經由熱、冷或化學物質如乙醇以破壞癌症細胞)、手術切除(切除一部分的肝臟)或肝移植(因缺乏捐獻器官而有所限制)是目前認為可能治愈的治療方法。截至目前為止,射頻燒灼療法是最為完整的經皮下介入措施,透過交流電流產生的熱量,經由插入皮膚(經皮的)的探針來投予藥物。

研究特點

回顧作者搜尋醫學文獻,以辨明射頻燒灼療法之於肝細胞癌的治療角色,並比較與安慰劑(假裝處理)、無治療或是其他療法(如:肝切除術、經皮下酒精注射、經皮下醋酸注射、雷射、微波燒灼或肝移植)的優缺點。我們採取隨機對照試驗的方式,選取肝細胞癌的病患與符合射頻燒灼療法方式的病患(參與者隨機分配到任一個治療分組中),證據收集從2013年9月至今。

主要結果和證據品質

我們發現沒有一個試驗是比較射頻燒灼療法與不介入措施療法、安慰劑、化學治療方式或肝移植。

回顧作者發現中等品質的證據是從二個低偏差風險的試驗中得到(低缺陷風險的設計、收集方式或解釋方式),隨機選取578位病患,並比較了建議肝切除術,以獲得更長整體生存率(患者存活的時間長度)、無癌症的生存率(該時間中患者可能無癌症或與無癌症相關聯的症狀)、病程進展中的生存率(患者的生活與癌症相關聯並且越來越差)與射頻燒灼療法之差異。然而,手術是侵入性的治療方式,相較於射頻燒灼療法有8倍的手術合併症風險。接受手術切除的患者待在醫院的時間是接受射頻燒灼療法病患時間的二倍。中等品質的證據顯示,射頻燒灼療法相較於經皮下酒精注射或經皮下醋酸注射,更能延長病患存活時間並減少復發(癌症復發)。結論是基於六個隨機臨床試驗與1088位參與者的數據。有些患者會產生副作用,例如:發燒、皮疹和疼痛,在兩種治療方式中,副作用發生頻率是相同。 我們以20%存活率來計算將會符合相對風險下降率(一組與另一組的風險的比較)的病患數量。回顧作者發現這二種治療方式,即射頻燒灼療法與經皮下酒精注射、經皮下醋酸注射與射頻燒灼療法以及手術切除,在其試驗中的研究患者數量太低,而無法達到有效的結論。沒有明確結論顯示,射頻燒灼療法優於其他介入措施療法或是並用其療法有較佳的結果,經由單一試驗所得出來的結果有限。必須要有更多的隨機臨床試驗伴隨著低風險偏差(即系統誤差的風險低,導致高估其利益和低估其損害)、低風險機會(即隨機誤差,導致高估或低估其優點與缺點)。

背景

在全世界中,肝細胞癌症是排名第五名常見癌症。經皮下介入治療,像是射頻燒灼療法[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 (RFA)],已經被發展成用於治療早期肝細胞癌症。射頻燒灼療法與其他介入措施療法不分軒輊,例如經皮穿肝酒精治療術、外科切除或是肝臟移植。 與安慰劑、沒有介入措施、化學治療法、肝臟切除、肝臟移植或是其他治療方式相較之下,射頻燒灼療法的潛在優缺點較不明確。

目的

評估對於肝細胞癌症而言,射頻燒灼療法對照於安慰劑、沒介入措施療法或是任何其他治療方式的優點和缺點。

搜尋策略

我們搜查Cochrane Hepato-Biliary Group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MEDLINE, EMBASE, 和 ISI 2012的9月份科學網站。我們以人工搜尋方式,搜尋ASCO會議摘要,ESMO,AASLD,EASL,APASL和文章的引用。我們也與該領域的研究人員接觸(最後一次搜索2012年9月)。

選擇標準

我們將隨機對照試驗納入考量,比較射頻燒灼療法和安慰劑、沒有介入措施療法或是其他用於治療肝細胞癌症的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不考量盲性試驗、語言或是出版的立場。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回顧作者獨立作業以挑選試驗、偏差風險評估和數據萃取。 我們聯繫主要調查者以獲得遺漏的資訊。我們分析的危險比(hazard ratios),對其相關效果的於總生存率、2年生存率、無事件生存率和局部復發,並有95%信賴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s)。此外,我們分析了使用風險比(risk ratios)二分法生存結果。我們使用試用序列分析以控制隨機誤差的風險(“play of chance'”)。

主要結果

我們確定沒有任何其他試驗是在比較射頻燒灼療法與安慰劑、沒有介入措施的治療方式或是肝移植。有11個隨機臨床試驗包含1819之參與者進行四項比較:射頻燒灼療法與肝切除術(3個試驗計畫,578位人參與者); 射頻燒灼療法與經皮酒精注射(6個試驗計畫,1088位參與者)。包括一個三方試驗:射頻燒灼療法與醋酸注射液; 射頻燒灼療法與微波消融(1個試驗計畫,72位參與者); 和射頻燒灼療法與雷射燒灼(1個試驗計畫,81位參與者)。11個當中的10個試驗計劃報告了回顧了主要結果並全部倖存,整體主要合併症的生存率或是過程中導致的死亡,也在10個試驗中列出報告。偏差的整體風險被認為在5項試驗中相對較低且在6項試驗較高。對於次組分析,我們只收納低風險偏差之組別。比較射頻燒灼療法與肝切除術的二個低風險偏差試驗中,根據RFA整體生存期(HR 0.56; 95%CI為0.40〜0.78)與2年生存率(HR 0.38; 95%CI為0.17〜0.84),有中度品質證據顯示肝切除術似乎比射頻燒灼療法更有效果。但是,如果將高偏差風險的第三個試驗納入考量,則效果更為顯著(整體生存:HR 0.71; 95%CI為0.44至1.15)。至於無事件生存率和局部惡化,肝切除術也取得了比射頻燒灼療法更好的結果。然而,併發症的數據是高於手術治療參與者(比值比(OR)8.24; 95%CI為2.12至31.95)。藉由整體生存期可知(HR 1.64; 95%CI為1.31〜2.07),射頻燒灼療法似乎優於經皮下酒精注射或醋酸注射。射頻燒灼療法在死亡率中的相對危險比較高,但是並未達到統計學上的意義(150/490 (30.6%),再經皮下酒精注射或是醋酸注射比較119/496 (24.0%) 的人在射頻燒灼療法;其相對危險比1.76 ; 95%,信賴區間為0.97至3.22)。在副作用發生率上的比例射頻燒灼療法和經皮下酒精注射或醋酸注射沒有顯著意義上的不同(95%CI為0.33〜1.48 HR 0.70)。試驗序列分析顯示,參與者納入試驗的數量因不足,故需要更多的試驗以評估射頻燒灼療法相對於其他介入措施的效果。

作者結論

射頻燒灼療法的效果與無介入措施的治療方式、化療治療或肝移植是未知的,中等品質量的證據顯示,肝切除手術的生存率優於射頻燒灼療法,然而,射頻燒灼療法導致較少的術後併發症與較少的住院天數。中等品質的證據顯示,射頻燒灼療法之生存率似乎優於經皮下酒精注射,由於建議或反駁射頻燒灼療法技術的資料過於稀少,因此需要更多低偏差風險與低風險隨機誤差的隨機對照試驗以評估效果。

翻譯紀錄

翻譯者: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Weis S, Franke A, Mössner J, Jakobsen JC, Schoppmeyer K. 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 versus no intervention or other intervention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3, Issue 12. Art. No.: CD003046. DOI: 10.1002/14651858.CD003046.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