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與已建立技術相比,破壞子宮內膜的新技術(子宮內膜消融術)是否更有效和安全?

文獻回顧問題

這篇綜述比較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可用於破壞子宮內膜(子宮壁)治療停經前婦女大量經期出血(經血過多)的有效性、安全性、可接受性和併發症發生率。

背景

藥物治療和子宮切除術(切除子宮的手術)曾經是重度月經出血的主要治療選擇。兩者仍然是有效和安全的選擇,但是新療法著眼於去除出血的子宮壁(子宮內膜)。這些過程包括切除子宮內膜(切除)或用來自激光,電子儀器或其他設備的熱能(熱量)破壞子宮內膜(消融)。這些治療可以停止或減少月經出血。

研究特性

本综述確定了28項隨機對照試驗,其中包括4287名婦女 。大多數婦女知道她們正在接受哪種治療,這可能影響了她們對月經失血和滿意度的判斷。研究質量的其他方面因試驗而異。此文獻回顧之證據更新至2018年5月。28項試驗中有19項承認他們從製藥業和設備製造商那裡獲得了資金,設備供應或技術援助。

主要發現

中度到極低質量的證據表明,第一代和第二代方法在治療HMB方面同樣有效。較新的(第二代)治療方法在液體超負荷率,子宮頸裂傷和子宮腔積血方面更安全,子宮破裂率也相似。與第一代方法相比,更新的方法(第二代消融)速度更快,並且更可能在局部(而非全身)麻醉下進行。兩組中大多數婦女對手術結果感到滿意。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哪種第二代方法優於其他方法,有關第三代方法的資訊也無法進行比較。

證據的品質

證據質量介於低至中等。很少有研究是盲法的,數據有限,一些結局存在高度異質性,從而導致證據質量下降。

翻譯紀錄

翻譯者:香港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 崔龙 黃志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引用文獻
Bofill Rodriguez M, Lethaby A, Grigore M, Brown J, Hickey M, Farquhar C. Endometrial resection and ablation techniques for heavy menstrual bleeding.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9, Issue 1. Art. No.: CD001501. DOI: 10.1002/14651858.CD001501.pu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