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的補片對於頸動脈補片血管成形術 (carotid patch angioplasty) 的影響

問題

對於進行頸動脈補片血管成形術 (carotid patch angioplasty) 的患者,最好的補片材料類型是什麼?

背景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carotid endarterectomy) 可去除某些引起中風的病變動脈內膜。因近期發生的中風症狀或嚴重的頸動脈疾病,需要接受此手術的病人通常有中風的風險。在頸動脈手術結束時插入一塊補片 (patch) 似乎可以減少發生後續中風和動脈疾病的風險。這些補片由合成材料、病人自身的靜脈、或其他天然材料 (例如牛心包膜 bovine pericardium) 所製成。靜脈修補補片經常被使用,並且能抵抗感染。但補片的異常腫脹或破裂一直是令人關注的問題。包括滌綸 (Dacron) 和聚四氟乙烯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在內的合成補片材料具有很高的強度,並且可能可以降低補片破裂的風險。但合成材料可能會有較大的感染風險。牛心包膜可降低感染和其他併發症。然而,對於頸動脈補片血管成形術的最佳材料選擇仍然不確定。這篇回顧旨在評估不同類型補片的臨床結果 (例如中風及死亡) 和併發症 (像是補片破裂或感染)。

文獻搜尋日期
我們搜尋截至2020年3月5日的文獻。

研究特徵
本文回顧了14篇隨機對照試驗 (RCT),共有2278個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該試驗比較不同的補片材料:7個試驗比較靜脈閉合與PTFE閉合;5個試驗比較滌綸移植物與其他合成材料;還有2個比較牛心包膜與其他合成材料。主要評估指標是頸動脈手術同側的術後和長期之中風 (至少一年)。次要評估指標是任何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TIA)、死亡、動脈狹窄或阻塞及其他併發症,包括動脈破裂、顱神經麻痺、傷口感染或出血、及再手術或異常腫脹 (假性動脈瘤)。

主要研究結果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後使用不同類型的補片的結果如下。
• 靜脈補片與合成材料:術後或長期中風的風險沒有差異。主要的擔憂是靜脈補片似乎導致更多的異常腫脹 (假性動脈瘤)。其他併發症的資訊有限。

• 滌綸與其他合成材料的比較:滌綸補片與手術當中的中風和短暫性腦缺血、早期動脈再狹窄或閉塞及長期追蹤任何中風的較高風險相關,儘管發生事件的數量很少。

• 牛心包膜補片與其他合成材料的比較:任何臨床結果或併發症均無差異,且發生事件的數量很少。其他併發症的資訊有限。

證據品質
由於研究方法限制與樣本數少,大多證據品質低或非常低。由於手術介入性質,所有隨機對照試驗對外科醫師或病人而言都非盲試驗,且大多數試驗都沒有報告其資金來源。由於信賴區間寬和事件發生率低,大多結果因不精確而被降級。

翻譯紀錄: 

翻譯者:洪煒斌 單位:成大醫院神經部 職稱:主治醫師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