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输注治疗用于减少输血传播的感染,以预防血小板计数低的人出血。

系统综述问题

本综述的目的是评价经过特殊处理的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在输注时是否与正常血小板一样有效。具体来说,它们是否与标准血小板一样止血或预防出血?它们是否会增加相同的血小板计数?它们的使用是否会影响进一步的输血需求?本综述还评价了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是否与正常血小板一样安全,例如,它们是否与输血后死亡率的任何差异有关,以及是否存在与使用这些产品相关的任何副作用。

我们的目标人群是血小板计数低的任何年龄段的人,他们通常会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

系统综述背景

用于输血的血液是从捐献者那里收集的,然后经过处理将不同血液成分储存起来。血小板就是这些成分之一。血小板是帮助身体形成凝块和防止出血的细胞。当血小板计数低于预先指定的血小板计数阈值(例如10x109/L)时,可能进行血小板输注以防止出血或治疗出血(例如长时间流鼻血或多处瘀伤)。对于所有输血,都存在与血小板输注相关的风险,包括少许输血传播感染风险。可使用多种方法将输血传播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包括仔细选择献血者和对捐献的血液进行严格检测。一种预防感染的方法是灭活病原体,通过向捐献的血小板中添加化学物质并将其暴露于紫外线波长的过程,可以减少感染菌的数量。本综述中纳入了两种类型的病原体灭活技术,Intercept®和Mirasol®。

研究特征

证据检索截至2016年10月。我们发现有5项新研究有资格纳入本次更新的综述,其中3项仍在进行中。本综述纳入了12项随机对照试验;10项试验将病原体灭活的Intercept®方法与标准血小板进行了比较,2项试验将病原体灭活的Mirasol®方法与标准血小板进行了比较。在2003年至2016年间进行了所有试验,共包含2075名受试者。十二项研究报告了资助来源。大多数被纳入的研究都是在患有血癌的成年人中进行的。

主要研究结果

在因疾病或治疗导致血小板计数低的癌症患者中,我们发现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输注会导致所需的血小板输注次数增加,并且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不再增加的风险也增加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输注可能不会影响死亡、出血或严重副作用的风险。尚无研究报告生活质量。在报告这一结局的6项试验中没有发生输血传播的细菌感染。

对于有其他诊断的受试者则没有足够的证据。

3项正在进行的研究都是针对患有血液病的成年人(计划招募1375名受试者),没有针对儿童或患有其他诊断的成年人进行的研究。

本综述的结果是基于12项研究和1981名接受血小板输注的受试者。

我们没有评价任何经济结局。

证据质量

证据的总体质量从低到高质量,因为估计不精确(死亡或严重副作用的风险),并且研究之间在对出血风险的估计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结论: 

本综述的结果是基于12项试验,并且在1981名接受血小板输注的受试者中,只有44名没有血液学或肿瘤学诊断。

在因疾病或治疗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或肿瘤病患者中,我们发现有高质量证据表明,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输注会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风险和血小板输注需求。我们发现有中等质量证据表明,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输注不会影响全因死亡率、临床上显著或严重出血的风险,或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对于有其他诊断的受试者则没有足够的证据。

三项正在进行的试验都是在具有血液学或肿瘤学诊断的成人(计划招募1375名受试者)中进行的。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血小板输注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出血。尽管捐献者筛查和实验室检测有所改进,但仍然存在少许病毒、细菌或原虫污染血小板的风险。新出现的输血传播感染也存在持续风险,而且在最初爆发时可能无法进行实验室检测。

一种降低血小板输注引起的输血传播感染风险的解决方案是光化学病原体灭活,要么灭活病原体,要么大幅降低其数量,从而减少传播的机会。这一处理可能会带来其他好处,包括延长血小板的保质期,并且不需要对血小板进行伽马辐照。尽管目前的病原体灭活技术已被证明可以减少血小板浓缩物中的病原体载量,但许多已发表的临床研究对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相比在输血后血小板的计数恢复和出血预防的有效性方面表示担忧。

本综述是首次发表于2013年的Cochrane系统综述的更新版本。

研究目的: 

评价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对于需要血小板输注的任何年龄段人群在预防出血上的有效性。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截至2016年10月24日的以下数据库以获得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RCT):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9期)、MEDLINE(从1946年开始)、Embase(从1974年开始)、CINAHL(从1937年开始)、输血证据图书馆(Transfusion Evidence Library)(从1950年开始)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试验数据库。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比较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或比较不同类型的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的输注情况的随机对照试验。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了Cochrane推荐的标准方法学程序。

主要结果: 

本次更新中我们确定了5项新的试验。共有15项试验符合纳入本综述的条件,包括12项已完成的试验(2075名受试者)和3项正在进行的试验。十二项已完成的试验中有十项被纳入原始系统综述。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的输注情况的随机对照试验。

九项试验比较了Intercept®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两项试验比较了Mirasol®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一项试验比较了这两种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三项随机对照试验是随机交叉试验,九项是平行组试验。在参加试验的2075名受试者中,1981名受试者接受了至少一次血小板输注(1662名受试者参加了Intercept® 血小板试验,319名受试者参加了Mirasol® 血小板试验)。

一项试验纳入了需要心脏手术的儿童(16名受试者)或需要肝移植的成人(28名受试者)。所有其他受试者都是有血液学或肿瘤学诊断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八项试验仅纳入成年人。

其中四项被纳入的研究在每个领域均存在低偏倚风险,其余八项被纳入的研究对有效性存在一些威胁。

总体而言,根据GRADE方法学,在不同的结局中,证据的质量从低到高质量。

我们非常不确定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是否会增加任何出血(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1至4级)的风险(5项试验,1085名受试者;固定效应风险比(risk ratio , RR)=1.0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2, 1.15];I2=59%,随机效应RR=1.14,95% CI [0.93, 1.38];I2=59%;低质量证据)。

没有证据表明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组和标准血小板组在临床严重出血并发症(WHO 2级或更高级别)的发生率方面存在差异(5项试验,1392名受试者;RR=1.10,95% CI [0.97,1.25];I2=0%;中等质量证据),并且在发生严重出血(WHO 3级或更高级别)的风险方面也可能没有差异(6项试验,1495名受试者;RR=1.24,95% CI [0.76, 2.02];I2=32%;中等质量证据)。

在4至12周的全因死亡率方面,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组和标准血小板组之间可能没有差异(6项试验,1509名受试者;RR=0.81;95% CI [0.50, 1.29];I2=26%;中等质量证据)。

在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组和标准血小板组之间可能没有差异(7项试验,1340名受试者;RR=1.09,95% CI [0.88, 1.35];I2=0%;中等质量证据)。然而,在报告这一结果的六项试验中没有发生输血传播的细菌感染。

尽管血小板输注无效在不同试验中的定义不同,但接受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输注的受试者增加了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风险(7项试验,1525名受试者;RR=2.94,95% CI [2.08, 4.16];I2=0%;高质量证据)。

接受了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输注的受试者需要更多的血小板输注(6项试验,1509名受试者;均差(mean difference, MD)=1.23,95% CI [0.86, 1.61];I2=27%;高质量证据),并且输血之间的时间间隔可能会更短(6项试验,1489名受试者;MD=-0.42,95% CI [-0.53, -0.32];I2=29%;中等质量证据)。接受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输注的受试者具有较低的24小时校正计数增量(7项试验,1681名受试者;MD=-3.02,95% CI [-3.57, -2.48];I2=15%;高质量证据)。

尚无研究报告生活质量。

我们没有评价任何经济结局。

有证据表明,本综述中评价的两种病原体灭活的血小板技术(Intercept®和Mirasol®)在多项输血试验的全因死亡率和血小板输注间隔(Intercept®更有效)方面存在亚组差异。

翻译笔记: 

译者:李佳庆(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审校:赵紫怡(北京中医药大学19英语医学),2023年2月22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