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中風後久坐行為的介入措施

文獻回顧問題
我們審閱了一些證據,這些證據檢視了治療對減少中風後患者久坐行為量的影響。

研究背景
“久坐行為” 是指白天坐著或躺著(例如:坐著看電視),而不是保持活動和 “站起來走動” 。在任何一種中風之後,人們有長時間的久坐行為是很常見的。這在住院中以及已出院回家的中風患者中都很常見。眾所周知久坐不動的行為對健康有害。它們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以及增加死亡的機率。中風後減少坐著的時間可以降低中風後的病人在生活中的這些風險。如果久坐時間減少,那麼根據定義,身體活動(例如:步行)必須增加。綜合起來,這不僅可以降低健康風險,還可以改善中風患者的運動和感覺的方式。

研究特點
2019 年 12 月,在全面檢索科學文獻後,我們找到並確認了 10 項隨機對照試驗,並將它們納入文獻回顧。這些研究一共包括753位在各種照護階段的參與者,其中包含住院中及回家居住的人。大部分參與的病人都能獨立行走及站立。這些介入措施持續的時間從 6 周到 18 個月不等,且都涉及一些增加身體活動的要素。這些研究包括單獨鍛煉(一項研究)或結合教育和教練指導(一項研究);單獨的身體活動(一項研究)或結合手機“應用程序”(一項研究)以及包含身體活動(四項研究)和額外的住院理療(一項研究)在內的多成分生活型態介入。其中有一項研究使用了一種介入措施,這項措施專門針對打破長時間的連續久坐。

由於進行的方式以及研究團隊報告的方式存在著一些問題,所有的研究都有很高或不明確的偏差風險。

主要结果
目前,證據顯示,減少久坐行為的介入措施不會增加或減少死亡、心血管事件、跌倒、其他不良事件或久坐的時間。然而,即使證據不完整,中風後的人嘗試少坐可能還是有幫助,前提是這樣做是安全的。

證據的確定性
我們使用 GRADE 方法評估了證據的 “確定性” 。關於這些介入措施對死亡、心血管事件和跌倒的影響,我們的確定性較低,而對於其他不良事件的影響則為中等。這些影響對久坐行為本身的確定性非常低。對中風後久坐行為的研究興趣相對較新;在證據上面的主要問題是到目前為止對此進行的研究並不多。現有的證據多半僅限於行動力較強的中風後患者。許多研究進行的時間不夠長,無法顯示久坐行為的更長期變化,或者是疾病或死亡風險的改變。

翻譯紀錄: 

翻譯者:Angeline Tu (學生)【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