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產後便秘的介入措施

欲探討問題為何?

在產後期間的便秘是一種腸道失調,其症狀特徵包括疼痛或不適、用力排便、硬而成塊的糞便,以及感覺排便不完全。在分娩前施予灌腸、女性在分娩活躍期進食的能力,以及分娩後頭幾天不規則和變化的進食習慣,每一項都可能對分娩後數天的腸道活動產生影響。本篇文獻回顧是一項於 2015 年首次發表文獻回顧的更新。

此問題為何重要?

排便時的疼痛和不適可能會對正在從生產壓力中恢復的新手媽媽造成困擾,尤其是如果她曾手術修復過會陰撕裂或患有痔瘡。產後便秘會因為直腸壁過度的壓迫而讓人感到焦慮,導致不安感和排便時的疼痛,可能會因此影響母親和新生兒的生活品質。

我們找到哪些證據?

我們搜索了截至 2019 年 10 月 7 日的試驗,我們並未找到符合我們納入標準的新試驗,因此,我們在本次更新中納入了最初的五項試驗 (共包括 1,208 名婦女),整體而言,這些試驗報告不甚完整,且 5 項試驗中有 4 項是在超過 40 年前發表的。共有 4 項試驗將瀉藥與安慰劑進行比較。

有兩項試驗評估了瀉藥的效果,我們認為可能對哺乳的母親有害,其中一種藥物 Danthron,已被證實會對動物引起癌症,而另一種藥物 Bisoxatin acetate,已不再建議於哺乳期間使用。因此,我們沒有將這些試驗的結果納入我們的主要結論中。

這些試驗並未觀察排便時的疼痛或用力情況、便秘的發生率或生活品質,但確實評估了首次排便時所需的時間。在一項評估 senna 效果的研究中,與安慰劑組相比,瀉藥組中有更多的婦女在分娩當天排便,較少的婦女在分娩後的第 2 和第 3 天首次排便,而在分娩後的第 1 和第 4 天,兩組之間的結果則無法下定論。與安慰劑組的婦女相比,瀉藥組中有更多的婦女出現腹部絞痛,而那些母親接受瀉藥的嬰兒,則不太可能出現稀便或腹瀉。由於我們非常顧慮偏差的風險,因此所有這些結果的證據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確定的,而且這些結果都是基於在南非的單一機構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

有一項試驗比較了使用瀉藥加上糞便膨脹劑 (Ispaghula husk) 與僅使用瀉藥,對於進行手術修復陰道分娩期間發生的三度會陰撕裂 (涉及內外肛門括約肌) 的婦女所帶來的效果,這個試驗報告了排便時的疼痛或用力情況,但並未發現組別之間在疼痛分數量表存在明顯差異,試驗報告指出,給予瀉藥和糞便膨脹劑的婦女更有可能立即在產後期間出現大便失禁,然而,這些證據非常不確定,這項研究也並未報告任何嬰兒的不良反應。

這意味著什麼?

目前來自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不足以對於產後期間的初期使用瀉藥以預防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一般性結論。

我們未找到任何評估教育或行為介入措施的試驗,如高纖飲食和運動。我們需要關於這個主題的大規模、高品質試驗,特別是針對非藥物的介入措施,如飲食和運動的建議,以預防產後便秘。

翻譯紀錄: 

翻譯者:高辰綱 (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