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性與全身性抗黴菌藥物治療用於慢性鼻竇炎之比較

文獻回顧問題

我們回顧了慢性鼻竇炎病人 (包含過敏性黴菌性鼻竇炎 (AFRS) 病人) 使用抗真菌治療的益處和危害之相關實證 。

背景

慢性鼻竇炎是一種常見的病症, 以鼻子和鼻竇 (位於鼻子、眼睛、和兩頰後方之充滿空氣的氣室) 發炎為其主要特徵。慢性鼻竇炎病人至少有兩種以下症狀,且持續至少12週:鼻塞和/或流鼻涕 (流鼻水),以及臉部感到疼痛/壓力或嗅覺降低 (嗅覺減退) 其中一項症狀。有些病人亦會有鼻息肉,即鼻腔通道和鼻竇的內膜所出現之葡萄狀腫脹。有些出現鼻息肉之慢性鼻竇炎病人對於空氣中的黴菌容易過敏, 而這可能引發一種特定病症, 稱之為過敏性黴菌性鼻竇炎 (AFRS)。

由於黴菌孢子常存於我們呼吸的空氣中,因此在鼻腔內也很常存在。目前不確定黴菌在所有慢性鼻竇炎案例是否都有致病角色,但相關證據顯示至少在特定病人族群可能有一定的角色。抗黴菌治療會殺死黴菌孢子或抑制其生長。而慢性鼻竇炎所使用的抗黴菌治療可分為局部性 (置入鼻腔) 或系統性 (口服) 治療。

研究特點

我們一共納入8項研究 (共有490位成年受試者)。有7項研究 (涵蓋437位受試者) 探討局部性抗黴菌治療 (鼻腔噴劑或沖洗液),一項研究 (共53位受試者) 探討系統性抗黴菌治療 (錠劑)。所有研究均將抗黴菌治療與安慰劑或無治療進行比較。多數研究相當嚴謹,也都納入有和沒有鼻息肉之慢性鼻竇炎病人。

主要結果與證據品質

經過至少4週治療後,沒有任何研究顯示使用抗黴菌治療 (包含局部性或系統性治療) 的病人比安慰劑組或無治療組的病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或較不嚴重的症狀。

僅有少數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回報發生不良反應。相較於安慰劑,局部性抗黴菌治療可能會造成更多鼻腔刺激和不適。但目前不確定使用局部性抗黴菌治療的病人是否比安慰劑組有更多頭痛或流鼻血的情形。

對於使用系統性抗黴菌治療的病人,目前不確定是否會比安慰劑組有更多肝臟方面的問題 (肝毒性)。但相較於接受安慰劑的病人,較少使用系統性抗真菌治療的病人出現腸胃道不適的問題。

我們未發現任何在慢性鼻竇炎病人比較抗黴菌治療與其他療法的研究。

我們評估證據品質為低 (我們對回顧結果的信心很可能因為進一步研究而受到重大影響) 或非常低 (對於回顧結果的任何評估或推測都充滿不確定性),因為有些結果僅源自受試者數不多的一、兩項研究。況且這些不同的研究都採用不同的量測標準回報結果,因此難以從中做出有效的結論。

結論

由於證據品質非常低,因此目前不確定使用局部性或系統性抗黴菌治療,相較於安慰劑或無治療,對於患有慢性鼻竇炎的成年病人是否能影響病情和預後。現在需要更多臨床試驗評估被清楚界定之病人族群 (如AFRS次族群) 以及尚未於隨機對照試驗被評估之其他抗黴菌治療。

翻譯紀錄: 

翻譯者:Bert Chen 服務單位:Vercentrys 職稱:Operations Executive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 (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