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活於自身家中的失智症者,所特別制定之活動

研究背景

生活於自身家中的失智症者病人通常無事可做。若一個有失智症狀的人,擁有機會參與符合他自身個人興趣和傾向的活動,這也許能使他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且減少他出現挑戰行為(challenging behaviour),像是焦慮或攻擊挑釁,並有其他的正向影響。

文獻目的

我們調查了關於,提供給居住於自身家中的失智症者,一些根據其個人興趣所量身打造的活動,此行動其背後有何效益。

納入於文獻中的研究

2019年9月,我們搜尋了一些試驗結果,其中一些為居住於自身家中,且根據其自身興趣而被提供活動的一群失智症者,或是被提供和前者相同活動的家庭照顧者們(介入組),與之相較的是,另一群同樣居住於自身家中,但並沒有被依據自身興趣而提供活動的失智症者,或是沒有被訓練來提供這些活動的家庭照顧者們(對照組)。

我們找到總共包含了262位居住於自身家中,且有失智症症狀的5項研究。研究中的參與者們平均年齡介於71到83歲。所有研究項目皆為隨機對照試驗,也就是說,無論是介入組或是對照組的參與者,皆是隨機安排。在其中一項研究中,本屬於研究組的參與者,在某一特定時間點後,轉換至另一組別(也就是,在對照組中的參與者有被提供活動計畫,而介入組中的參與者則沒有接收到活動計畫)。參與者有輕微程度至中等程度的失智症者,而此研究持續時間則是從兩個禮拜至四個月不等。

在四項研究中,家庭照顧者們被訓練來,根據個人的照顧計畫給予活動,而在一項研究中,這些活動則是直接被提供給參與者。被提供於研究中的各種活動差別並不大。在兩項研究中,對照組藉由電話或是和專家的私人會議,接收了一些關於失智症的資訊,而在另外三組研究中,對照組則僅於家中接受常規的照顧。試驗的品質和報告情況各不相同,因此也影響了我們對於研究辦結果的信心。

關鍵發現

提供個人化活動也許能改善挑戰行為(challenging behaviour),並輕微改善居住於自身家中且有失智症者的生活品質,但對於失智症者原有的憂鬱、感情、消極,和對身活周遭的感知等狀況幾乎毫無正面影響。 根據個人量身訂做的活動也許能輕微地改善照顧者的憂慮,但對於減輕他們的負擔、提升生活品質和憂鬱情緒也是幾乎毫無幫助的。沒有任何研究調查有害的影響,也沒有研究描述任何有害影響的發生。

研究結論

根據我們的結論,我們認為提供活動給居住於自身家中,且有輕微至中等程度的失智症者們,或許能幫助他們管理自己的行為,並稍微地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

翻譯紀錄: 

翻譯者:莊逸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