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脫離計畫對於減少病童在加護病房需使用機械通氣的時間之效果

在兒科加護病房,對重症且自主通氣不足以支持其生命的病童會使用機械通氣來幫助呼吸。然而若是長時間使用,機械通氣會造成一些問題。機械通氣與呼吸器造成的肺部傷害、肺炎、鎮靜相關併發症、以及對治療過程留下不好回憶等併發症有相關性。因此,了解病童是否已恢復至可自行開始呼吸的程度,進而減少 (或脫離) 呼吸器輔助是相當重要的。不過目前對於孩童脫離呼吸器的最佳做法尚未建立共識。

在成年病人,研究人員已探討使用標準化計畫協助引導加護病房之醫師與護理師,在安全且適當的情況下幫助病人脫離呼吸器的效果。本考科藍文獻回顧之目的,在於檢視是否能從病童採用標準化呼吸器脫離計畫的相關研究中,歸納出標準化計畫在該族群有效與否的結論。

我們找到三項隨機分派對照研究,共分析321位年紀大於28日且小於18歲的孩童。這三項研究品質良好,研究地點分別位於巴西、加拿大、和美國。其中最大型的研究顯示依計畫脫離呼吸器可減少使用機械通氣的時間平均達32小時;另外兩項研究則未顯示有明顯的效果。有兩項研究顯示從開始執行到完成脫離呼吸器的時間明顯減少。然而,呼吸器脫離計畫未影響病童在加護病房或整體住院的時間,也未影響呼吸器相關併發症的發生次數。

在其中兩項研究中,受試者雖廣泛涵蓋加護病房各類病童族群,但仍未包含接受心臟手術或有慢性神經肌肉、心臟、或肺部疾病的孩童。第三項研究則只包含有肺炎、細支氣管炎、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童。這次回顧所包含的研究分別使用不同標準來判斷病童是否適合脫離呼吸器,且呼吸器脫離計畫所採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這些研究的偏誤風險程度甚低或不明。

目前從有限的證據來看,遵循呼吸器脫離計畫可減少呼吸器的留置時間,但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以標準化方式達到較短的呼吸器留置時間,對於病童到底有益還是有害。

翻譯紀錄: 

翻譯者:Bert Chen 服務單位:Vercentrys Taiwan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 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