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早期偵測與預防之篩檢方案

文獻問題

本文獻由Cochrane Oral Health Group的作者們完成,是為了研究現行篩檢方案對早期發現口腔癌的有效性與是否能協助降低口腔癌造成的死亡而進行。

背景

口腔癌正在世界各地增加當中,且整體來說,它高居最常見癌症的第六位。在社經地位最弱勢的族群中,口腔癌的發生率為最高。形成此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有菸、酒、年齡、性別以及陽光,然而念珠菌(導致鵝口瘡的產生)與人類乳突病毒(導致疣的產生)也曾被記載。重度酗酒且抽菸的人,罹患口腔癌的風險為不菸不酒的人的38倍。特別在發生率高的國家中,這些都被視為造成此疾病在年輕人身上(一個正在經歷口腔癌發生率增加的族群)形成的極度重要因子。

世界各地發生口腔癌的地理變異很廣,舉例來說,對印度、斯里蘭卡與巴基斯坦的男人來說,這是最常見的癌症;這些國家所有新的癌症案例中有30%是口腔癌,而在英國所有新的癌症案例中,只有3%為口腔癌。

人們首次尋求醫療協助時,他們的口腔癌通常已經是晚期或後期,此時的病況以及相應的治療可能會使患者更加虛弱。口腔癌死亡率與此疾病的負面效應高並且還在增加中,不像其他癌症(如:乳癌與結腸癌)一樣在降低當中。

其他癌症的預防篩檢方案已經證明對早期偵測是有效的。然而,雖然篩檢可能有好處但也可能有缺點,因為篩檢有產生偽陽性或偽陰性結果的潛在可能。可以針對高危險群做篩檢,也可以伺機,例如在當人們為了其他原因而使用醫療服務時執行,或者在檢視所有人的統計資料後進行篩檢。

口腔癌早期偵測的預防篩檢,目標是為了偵測出癌症前期的症狀,也就是像白斑病這樣的病灶,而做的個體篩檢。最常見的篩檢方法是由臨床醫師進行目視檢查,其他技術則包括特殊藍色染劑的使用、顯影技術的使用與測量正常細胞的生物化學變化。

研究特性

本文獻的根據為至2013年7月22日的最新證據。唯一收錄的研究之根據地,是在印度喀拉拉邦郊區的特里凡德琅市。研究包括191,873位顯然為健康、35歲或以上且居住在13個平均有14,759位受試者的群體中之成人。篩檢在7個群體中進行(96,517位受試者),有6個群體為對照組(95,356位受試者);排除久病、有開放性結核、其他會使其衰弱的疾病或已罹患口腔癌的受試者。

由接受過口腔病灶偵測訓練的健康照護工作人員來進行受試者的篩檢,且受試者的社交生活史,包括嚼檳榔、抽菸、喝酒與膳食補充品的攝取皆被記錄。

主要結論

本文發現整體來說,沒有足夠的證據判定以目視檢查做的篩檢是否能降低口腔癌死亡率,且沒有關於其他篩檢方法的證據。然而,儘管唯一收錄的研究可能受偏誤影響,在有抽菸喝酒的患者中,有些證據仍顯示它也許能幫助降低死亡率。

證據品質

提出來的證據品質為低,且受限於一個被評估為高偏誤風險的研究。

作者結論: 

有證據顯示,在以族群為基礎的篩檢方案中,目視檢查能降低口腔癌高危險群個體的死亡率。此外,在所有的人當中,也能轉換口腔癌的分期與改善存活率。然而,此證據只侷限於一個研究,有高偏誤風險且無法說明對於分析中以群組為單位隨機分派的影響。沒有證據支持使用像甲苯胺藍染色、刷抹切片或螢光顯影為篩檢工具的輔助技術能降低口腔癌死亡率;建議要有更進一步的RCTs,評估在低、中、高收入國家中,目視檢查在以族群為基礎的篩檢方案裡的功效與經濟效益。

閱讀完整摘要
背景: 

口腔癌是一個重要的全球健康問題,它的發生率正在增加當中且常見於後期才有明顯表徵的情形。篩檢方案已經導入在許多主要的癌症上,也已經證明對於癌症的早期偵測是有效的。有鑒於與口腔癌相關的高發病率與高死亡率,判斷這個疾病的篩檢方案之有效性是必要的,不論是做為一個針對特定目標的、伺機性的或以族群為基礎的量度。模型化資料中的證據顯示,口腔黏膜目視檢查對屬於高危險群的個體來說,可能是一個符合經濟效益的篩檢策略,且輔助工具與生物標記的開發及使用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目的: 

評估現行篩檢方法對於降低口腔癌死亡率的效益。

搜尋策略: 

我們搜尋了下列的電子資料庫:Cochrane Oral Health Group's Trials Register (至2013年7月22日)、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The Cochrane Library 2013年,Issue 6)、MEDLINE via OVID (1946年至2013年7月22日)、EMBASE via OVID (1980年至2013年7月22日)以及CANCERLIT via PubMed (1950年至2013年7月22日)等資料庫;在搜尋電子資料庫時,沒有語言上的限制。

選擇標準: 

以目視檢查、甲苯胺藍染色、螢光顯影或刷抹切片,進行口腔癌或潛在惡性病篩檢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作者獨立且重複地篩檢搜尋與納入條件比較的結果、摘錄資料並評估偏誤風險。我們針對連續數據使用平均差(MD)與95%信賴區間(CIs),而二分資料則使用風險率比(RR)與95% CIs。如果研究數量為四個以上,統合分析可能會是以隨機效應模式進行。資訊遺漏時,在有辦法或認為必要的情況下,會連絡研究作者。

主要結果: 

在搜尋過程中,共找出3,239篇引文,只有一個追蹤了15年的RCT符合納入條件(n = 13個群組:191,873位受試者)。在篩檢組(15.4/100,000人-年)與對照組(17.1/100,000人-年)中,口腔癌死亡率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RR皆為0.88(95% CI 0.69至1.12)。抽菸、喝酒或兩者皆有的高危險群個體,在篩檢組(30/100,000人-年)及對照組(39.0/100,000人-年)中皆有死亡率減少24%的記錄(RR 0.76; 95% CI 0.60至0.97),這在統計上是重要的;在發生率上則沒有發現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在篩檢組中發現,被診斷為第三期或更嚴重的口腔癌患者人數有統計上的顯著減少(RR 0.81; 95% CI 0.70至0.93)。沒有損害的記錄,本研究被評估為高偏誤風險。

翻譯紀錄: 

翻譯者: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