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短信帮助患有心脏病的人坚持服用药物

该翻译已经过时(不匹配最新版本综述)请点击此处阅读最新的英文版综述

系统综述问题

我们回顾了关于短信对心脏病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的证据。我们纳入了7项研究,涉及1310名受试者。

背景

全世界至少有1亿人患有心脏疾病。虽然有许多经济的治疗方法,但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并没有服用他们需要的药物来避免更多的心脏问题。帮助心脏病患者服药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通过短信提醒。

研究特征

证据检索截止至2016年11月。我们纳入了7项研究,对比使用短信和不使用短信,随访时间从1个月到12个月不等。

主要结果

虽然这些研究的结果显示,短信可以帮助人们服用药物,但研究规模很小,而且使用了非常不同的方法和定义。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无法汇编研究的结果。大部分研究来自高收入国家,主要针对男性。没有研究报告说使用短信有任何不好的副作用。作者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尽管只有两个研究宣布了他们的资金。

证据质量

这些研究的证据质量非常低。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用于促进患有心脏病的人定期服用他们的药物,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作者结论: 

虽然这一系统综述的结果是有积极的,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得出基于短信干预提高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有效结论。还需要充分有力的、高质量的随机试验,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进行的试验。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全世界至少有1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CVD)。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相比,这一人群患复发性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5倍。预防继发性心血管疾病被定义为旨在减少此类事件复发可能性的行为。药物干预已被证明在降低这种风险方面经济有效,并且是国际指南中建议的措施。然而,坚持推荐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次优的。为了影响非依从性,需要开发可扩展的、经济有效的行为改变干预措施。

研究目的: 

评估手机短信对患动脉闭塞病或者其他致命或不致命的心血管病的患者坚持治疗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ENTRAL、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的科学会议索引,截止到2016年11月7日,并且检索了两个临床试验注册库,截止到2016年11月12日。我们联系了纳入的研究中有缺失信息的作者,并且查阅了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我们没有语言或日期的限制。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至少有50%的受试者患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随机试验。我们纳入了使用短信服务或多媒体信息服务(MMS)进行干预的试验,目的是提高对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药物依从性。合格的对照为无干预或其他交流方式。

资料收集与分析: 

我们使用了Cochrane推荐的标准方法流程。此外,我们还尝试联系所有的作者,了解SMS是如何进行的。

主要结果: 

我们纳入了7项试验(报道在13份报告中),涉及1310名随机受试者。随访期为1-12个月。由于方法、人口和结果指标的异质性,我们无法对这些研究进行meta分析。所有的研究都报告了依从性,但是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和尺度。7项研究中有6项显示了手机短信对药物依从性的有益影响。Dale 2015a的报告显示,干预组(平均差(MD)=0.58,95%可信区间(CI)=0.19 - 0.97;123名随机受试者)在6个月内的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Khonsari 2015报告称对照组(相对风险(RR)=4.09,95%CI=1.82 - 9.18;62名随机受试者)在8周内的依从性较低。Pandey 2014(34名随机受试者)12个月内通过自我报告的日志评估药物依从性,干预组有90%的依从性,对照组有70%的依从性。Park 2014a(90名随机受试者)报告显示,在30天内对照组的药物依从性评分有显著增加,但同时也测量了对一些药物的事件监测系统的依从性,干预组的依从性水平从84.1%至86.2%,对照组从79.7%至85.7%。Quilici 2013报告在30天内干预组的非依从性的概率降低(优势比(OR)=0.43,95%CI=0.22 - 0.86,521名随机受试者)。Fang 2016报告称,与电话提示相比,单独使用短信的受试者非依从性的概率降低(OR=0.40,95%CI=0.18-0.63;280名随机受试者)。Kamal 2015报告了干预组具有较高的依从性(校正平均差(adjusted MD)=0.54,95%CI=0.22 - 0.85;200名随机受试者)。

Khonsari 2015是唯一报告了致命的心血管事件的研究,只报告了两个事件,都在控制内。没有研究报告其他主要的结局指标。没有研究报告重复性拇指损伤或道路交通事故或其他与干预有关的不良事件。

四位作者回答了我们对于SMS相关的调查问卷。没有研究报告非依从的原因以及提供针对个别病人特征的订制短信。

纳入的研究很小,有异质性,并且还纳入了在急性事件后直接招募的受试者。所有的研究都被评估为至少在一个领域有高偏倚风险。所有的研究都来自高收入国家,有两项研究在中高收入国家进行(中国,马来西亚),有一项研究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巴基斯坦)。证据的质量都很低。作者们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尽管只有两个研究宣布了他们的基金支持。

翻译笔记: 

译者:刘雪寒;审校:马思思。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2017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