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外伤性骨折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在脊椎骨折中最为常见。治疗结束时,颈椎曲度的异常(脊柱后凸)可能诱发腰背痛并导致功能预后不佳。若神经根或脊髓受损,可能会导致腿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大小便失禁。根据患者的骨折特点,有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一种疗法包括卧床休息、脊柱闭合复位和使用功能支具,另一种为脊柱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术。手术常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螺钉固定于伤椎邻椎(脊骨)的椎弓根部,通过钉棒连接以稳定固定伤椎。本篇综述核对了不同类型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和附加支撑的证据,如骨融合术,植骨(通常取自患者髋部附近)或替代骨会被融合于脊柱。后者目的在于减少伤椎运动及其他相关疼痛。

研究获取了共涉及448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八项临床试验,这些试验规模小并有偏倚风险,可能会影响结果。所有研究共包括五种不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比较,每种比较均未发现两个治疗组患者活动、日常生活能力或疼痛方面的不同。除有一位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短期障碍,需进一步手术外,并无报告表明任何受试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会出现长期障碍。需要提出的是,三次融合术试验中有两次试验报道称,有1/4至2/3的受试者的取骨部位遭受长期疼痛。

本文作者认为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时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或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优劣。

作者结论: 

本系统综述纳入了八项小型试验,共包括五组不同治疗方式的对比(在不同的时间点,应用不同方法的椎弓根固定术对不同类型患者的结局)。总的来说,证据不足以表明应选择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或选择椎弓根固定融合术。然而,由于支持融合术的证据不足,选择取骨术时应考虑供体侧长期疼痛的风险,因此还需要对高质量的随机试验进行深入研究。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脊柱骨折十分常见。虽胸椎和腰椎外伤性骨折的疗法仍存在争议,但手术疗法,包括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疗法。

研究目的: 

评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外伤性骨折的效果(利弊)。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ochrane骨、关节和肌肉创伤组专业注册库(Cochrane Bone, Joint and Muscle Trauma Group Specialised Register,2011年3月),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 2011第1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MEDLINE,1948年至2011年3月),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 ,1980年至2011第11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 CBM数据库)(1978至2011年3),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 ,2011年3月),文章和会议论文集的参考文献目录。

纳入排除标准: 

针对胸腰椎外伤性骨折,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他外科手术疗法或不同方法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名研究者分别进行了研究的选择,偏倚风险评估、资料提取,以及meta分析。

主要结果: 

研究中,检索获得的试验中并未对到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疗法与其他不包括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外科疗法进行比较。本文获取的原始研究评价了椎弓根固定的不同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五项随机对照试验和三项半随机对照试验。所有试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倚风险,其中包括选择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本文共纳入涉及448名受试者。五个试验中,受试者仅限于个人无神经功能障碍。八个试验的受试者平均年龄为33到41岁之间,且受试者都经历过外伤。八个试验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8到72个月。

进行了五组不同治疗方式的对比。

两项试验比较短段仪器与长段仪器。研究发现,两组的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在最后的随访中无显著差异。除一个局部神经功能恶化的受试者(所在组未知)接受手术治疗症状得以缓解外,其他三组试验中无神经系统恶化者。

一项试验,椎弓根植骨结合短段固定与单纯短段仪器固定比较发现在最终随访与患者感知功能和疼痛,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在最终的随访中,所有受试者的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正常。

两项试验比较后路骨折位螺栓结合(干预组)与单纯后路(搭桥组)。研究者发现,在最终随访中,患者报告的功能,生活质量和疼痛情况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一项试验证明,所有受试者在最终的随访中的神经学检查结果正常。

比较单节段椎弓根螺钉仪器仪表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的一项试验发现,在最终的随访中,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和疼痛评分中,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没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发生。

三项试验比较后路融合与不融合后路。研究人员发现,在功能、生活质量或疼痛中,两组无显著差异。三项试验中,无受试者出现精神状态下降,在最终的随访中,三组试验的受试者没有出现神经功能状态下降,在不同组中状态改善的患者数没有显著差异。两项试验报告了融合组中的患者经常出现取骨部位疼痛。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和浅表感染。

翻译笔记: 

译者:王帆、吉亚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专业本科生)审校: 王帆、吉亚欧、李迅(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