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阿米巴药物用于治疗阿米巴结肠炎

本综述的目的是什么

本Cochrane系统综述旨在决定治疗阿米巴结肠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阿米巴结肠炎是溶组织阿米巴寄生虫引起的一种大肠感染。Cochrane系统综述作者检索了所有相关研究,本综述共纳入41个相关研究

关键信息

甲硝唑与相比,替硝唑更为有效地减轻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联合疗法比单独使用甲硝唑引起的寄生虫失效更少。有关其它抗阿米巴药物疗效的确定,证据尚不充分。评价阿米巴结肠炎治疗药物需要质量较好的随机试验,采用准确的诊断方法以及标准化的结局。

本综述研究了什么?

溶组织阿米巴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通常由进食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染。大约4000至5000万人感染溶组织阿米巴的人,发展成阿米巴结肠炎或肠外脓肿,造成每年多达10万人死亡。

甲硝唑是目前治疗成人和儿童侵入性阿米巴病的标准疗法,但不足以消灭肠道内的阿米巴包囊。甲硝唑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寄生虫对甲硝唑可能产生抗药性,因此,人们已经开发出其替代药物。目前建议联合使用甲硝唑和其它药物以达到根除肠道内包囊的目的,因此需要评价支持这一方法的证据。

本综述比较了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不同药物,治疗阿米巴结肠炎,同时也对单剂量处方和较长处方进行了比较。

本综述的主要结果是什么?

综述纳入41个试验,大多数试验在阿米巴病高发的国家进行。大多数试验都是旧的:其中有30个在1998年之前进行。受试者的纳入标准,衡量结果的定义和时间安排等方面,各个试验不尽相同。直接湿盐水涂片显微镜是最常用的检测粪便溶组织阿米巴的方法。研究受试者年龄范围从七个月到八十岁。纳入的试验针对25种单一药物,两种植物制品和15种不同组合,进行了各种比较。

本系统综述显示,与甲硝唑相比,替硝唑更为有效地减轻阿米巴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低确定性证据),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中等确定性证据)。我们尚不清楚,替硝唑是否更有效地消灭粪便中的阿米巴。联合疗法与单独使用甲硝唑相比,能更有效地根除阿米巴(低确定性证据),但我们不确定哪种药物组合更有效以及联合治疗是迅速地减轻临床症状还是引起更多不良事件(极低确定性证据)。对其它抗阿米巴药物疗效的评估,证据尚不充分。

本系统综述的最新进展如何?
该评价作者检索了截至2016年7月27日发表的研究。

作者结论: 

与甲硝唑相比,替硝唑更有效地减少临床失败,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与单独使用甲硝唑相比,联合疗法更有效地减少寄生虫治疗失败。这些试验于20多年前进行,规模很小,因此得出的结果并不确定。需要更准确检测溶组织性阿米巴的方法,尤其在那些伴有其它细菌与寄生虫感染的国家。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感染常见于中低收入国家,每年会有多达10万人死于严重疾病。因此,有必要对阿米巴结肠炎进行充分的治疗,以减少疾病,防止并发症和肠外扩散,减少传播。

研究目的: 

评估抗阿米巴药用于治疗阿米巴结肠炎。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至2018年3月22日为止的文献资料。我们在2018年2月检索了Cochrane传染病组专业注册库( the Cochrane Infectious Diseases Group Specialised Register)、CENTRA、MEDLINE、Embase、LILACS、mRCT以及会议论文。我们和研究人员,各个机构和制药公司取得了联系,并检查参考文献目录。

纳入排除标准: 

单独或联合使用抗阿米巴药物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与安慰剂或另外一个抗阿米巴药物相比,治疗成人和儿童的阿米巴结肠炎。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作者分别评估试验纳入资格,质量,并提取和分析资料。我们用随机效应模式,计算临床和寄生虫失效率以及复发和不良事件的速率,以此作为95%置信区间的危险比(risk ratio, RR)。我们采用亚组析探索统计异质性,并探讨可能的异质性来源。我们用试验质量进行敏感度分析,以评估结果的可靠程度。

主要结果: 

总共有41个试验(4999个受试者)符合本综述纳入标准。第一次综述中纳入了37个试验,我们在此次更新中增加了四个试验。其中30个试验发表于20年前。只有一个试验使用了充分的随机,分配方案隐匿,实施了盲法,并分析了全部的随机受试者。只有一个试验进行了溶组织阿米巴 粪便抗原检测,两个试验做了阿米巴培养。

与甲硝唑相比,替硝唑能更有效地减少临床失败(危险比0.28,95%置信区间0.15至0.51;477个受试者,8个试验;低确定性证据),引起 的不良事件较少(危险比0.65,95%置信区间0.46至0.92;477个受试者,8个试验;中等确定性证据)。与甲硝唑相比,联合疗法的寄生虫治疗失败更少(危险比0.36,95%置信区间0.15至0.86;720个受试者,3个试验;低确定性证据),但我们不能肯定哪种组合更有效。有关其它抗阿米巴药物疗效的确定,证据尚不充分。

翻译笔记: 

译者:李珊,美国。审校:李迅,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