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治療對接受心導管檢查兒童發生動脈血栓的預防療效

研究背景

出生時心臟就有缺陷(即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通常需要接受一種特殊的侵入性手術,稱為心導管檢查,以協助醫師診斷或治療疾病。進行心導管檢查時,醫師必須將1條具有彈性的塑膠管(導管),插入病人血管並導引進入心臟,在拍攝心臟影像之前注射染劑。接受這種檢查程序的兒童,插入導管的動脈可能會出現不良的併發症。根據估計,每5至10位病人中,約有1位病人會出現動脈血塊(亦即血栓),因而需要接受額外治療,以免血塊持續增大。

肝素是一種稱為「血液稀釋劑」的藥物(亦即一種抗凝血劑),自1935年起就應用於臨床實務,用以降低心導管檢查時動脈出現血塊的機率。不過尚未針對接受心導管檢查的兒童,確立最佳肝素劑量。

主要成果

本文獻回顧納入2篇小型隨機對照試驗,截至2019年10月15日,共有492名受試者。這2篇試驗未發現精確的證據,其顯示低劑量及高劑量肝素組的動脈血塊發生風險相似。其中只有1篇試驗提到出血併發症及靜脈血栓的發生頻率,但並未發現顯著的組間差異。2篇試驗都未提及出血併發症以外有關肝素的副作用。

證據品質

這些試驗提供的證據品質是中等的。由於試驗規模小、數量少以及考量試驗方法(誤差風險),我們將證據品質從高等降至中等。需要進一步的大型研究,以確定不同肝素劑量的影響。

翻譯紀錄: 

翻譯者:廖櫻華
職稱:自由譯者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