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用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此篇文獻翻譯已過期,請點選此處前往此篇文獻回顧之最新英文版本。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種疼痛並且有潛在致盲風險的繼發性青光眼。此疾病與血管阻塞造成視網膜的供血量減少有關。為了彌補血流不足,視網膜釋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來刺激新生異常血管形成。因此,為治療NVG的根本病因,減少眼內壓(IOP)以及治療與NVG有關的炎症同等重要。

治療NVG常用方式為全視網膜光凝術(PRP),破壞視網膜部分區域以降低其血液需要量來減少新生異常血管的生長。顧及造成眼底視網膜損失導致視力不佳的副作用,應可避免此方式。眼內注射抗VEGF劑,則可防止異常血管生長。抗VEGF劑優於PRP的另一潛在優點為,減少PRP術後併發眼部發炎/視力模糊情形所需的復元時間。但抗VEGF劑用在治療NVG上可能只具有暫時效果,一般持續四到六週。

雖然我們找到許多有關於抗VEGF藥物應用於NVG的公開報導,但全都不符列入資格。必須進行更多的研究以瞭解以在NVG疾病中降低眼壓為目的,這些藥劑與一般手術或醫藥作為比較,或者作為其附加治療上的效果。

作者結論: 

以目前可得證據不足以評估在一般NVG治療中抗VEGF作為降低眼壓輔助治療的效果-如玻璃體內注射ranibizumab或bevacizumab。 必須以妥善設計的隨機對照試驗克服此問題,尤在評估長期(至少六個月)效益和風險時,因為抗VEGF藥物可能只有短期效用。比較使用抗VEGF劑或不使用抗VEGF劑的隨機對照試驗時,必須 考量附加治療(co-intervention),如全視網膜光凝術(PRP)、青光眼引流術、睫狀體迴旋破壞術、白內障手術、深層鞏膜切除術,如此有助於研究抗VEGF劑是否在治療NVG上能提供附加效益。何時及應用何種干預的決定取決於臨床標準,因此不適合將其隨機化。 然而在本主題研究的設計上應以著眼於隨機化時將附加治療分層化,以顧全分組上的平衡;或者採取招收足夠受試人數方式,以進行根據附加治療類型區分的次組分析(理想為每個次組的治療組有15位受試者)。再者,可將試驗納入標準設為只限接受同一種附加治療的受試者。

閱讀完整摘要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種具潛在致盲危險的繼發性青光眼。此症由於異常新生血管形成,妨礙眼前段正常房水排出功能所引起。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抗VEGF)劑為一種針對新生血管形成主要介質的特定抑制劑。數項研究提出了使用抗VEGF藥物在NVG病症中對於控制眼內壓(IOP)的效果。

目的: 

比較使用眼內抗VEGF劑和不使用抗VEGF作為現有NVG治療方法的輔助治療,在降低IOP上的效果。

搜尋策略: 

我們搜尋了CENTRAL (包括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以及考科藍眼與視力群組臨床試驗註冊) (The Cochrane Library 2012, Issue 12)資料庫, Ovid MEDLINE (1950 年1月至2013年1月), EMBASE (1980 年1月至2013年1月),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Health Sciences Literature Database (LILACS) (1982年1月至2013年1月), the meta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mRCT) (www.controlled-trials.com), ClinicalTrials.gov (www.clinicaltrials.gov)以及WHO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 (ICTRP) (www.who.int/ictrp/search/en) 我們在電子搜索試驗時並未設定任何日期或語言的限制。2013年1月11日為最終電子資料庫搜尋日期。

選擇標準: 

我們納入了接受抗VEGF藥物治療病患的隨機對照試驗(RCT),以及半隨機對照試驗。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作者獨立評估預計納入回顧的試驗搜索結果。並與第三作者討論解決其中分歧之處。由於無任何實驗符合納入標準,因此不再進行偏差風險或統合分析評估。

主要結果: 

並無尋獲符合本次回顧納入標準的隨機對照試驗。兩組使用抗VEGF藥物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均因研究受試者在其接受輔助治療上的異質性及在治療分配上無對照的緣故,未被納入此回顧。

翻譯紀錄: 

翻譯者:吳心文(Hsin-wen Wu)
服務單位:自由譯者
翻譯領域:general medicine, ophthalmology, commerce, technology and tourism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