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益生菌以預防因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 difficile)腹瀉

此篇文獻翻譯已過期,請點選此處前往此篇文獻回顧之最新英文版本。

抗生素是世界上最常開的處方藥之一,但抗生素治療可能會干擾正常生長在腸道中有機體的平衡,這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症狀,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腹瀉。一旦腸道平衡遭受破壞,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將是一個特別危險的有機體,因為它可能會於腸道中進行繁殖。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相關疾病不同於無症狀感染、腹瀉、結腸炎、偽膜性結腸炎或死亡,其治療費用昂貴,並造成十分可觀的醫療系統財政負擔。

益生菌被視為可以改善腸道中有機體的平衡、抵銷平衡的破壞和降低病原體繁殖的風險。它們逐漸發展成膠囊或食物補充劑型式,並於保健食品商店或超市裡販售。益生菌如今已是「功能性食品」或「有益菌體」,並被建議作為預防或治療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 difficile)引起的腹瀉(CDAD)的方法。

這次回顧文獻包含了31篇隨機對照試驗與總共4492名受試者。23項研究(4213名受試者)評估益生菌對服用抗生素的受試者引起CDAD的預防效果,結果顯示,當益生菌和抗生素並用可以減少引發CDAD的風險達64%。我們對26篇研究(3964名受試者)評估副作用,其結果顯示益生菌可以減少副作用發生的風險。在研究中最常被記錄到的副作用有: 腹部絞痛,噁心,發燒,軟便,脹氣和味覺障礙。對於沒有免疫力抑制或嚴重衰落且正在服用抗生素的病人,短期使用益生菌是安全且有效的。

作者結論: 

23篇隨機對照試驗(包含4213名受試者)在系統性分析與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做出的中等品質的證據,指出益生菌能有效且安全地預防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引起的腹瀉。

閱讀完整摘要
背景: 

大量使用抗生素會干擾胃腸道菌叢的生長,這可能會導致對某些病原體的抵抗力降低,例如: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 difficile)。而益生菌這種活性有機體,則被認為可以用來平衡胃腸道菌叢。

目的: 

主要目標是評估用益生菌以預防成人或兒童因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引起的腹瀉(CDAD)或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

搜尋策略: 

我們於2013年2月21日搜尋了PubMed (1966-2013), EMBASE (1966-2013),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The Cochrane Library 2013, 第1期), CINAHL (1982-2013), AMED (1985-2013), and ISI Web of Science. 此外,我們廣泛搜索灰色地帶文獻包括聯繫此產業相關代表。

選擇標準: 

利用隨機對照試驗(安慰劑替代預防用藥或未治療對照組)調查益生菌對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 difficile)引起的腹瀉(CDAD)或感染的效果。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作者獨立作業重複回收數據且利用預置部件、試點的數據回收表來評估偏差風險,而任何歧見則透過第三審查者來解決,並聯繫單純發表摘要的文章的主要作者,以取得更進一步的資料。主要結果是CDAD的發病率。次要結果則是包含了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 difficile)感染的發病率、不良反應、抗生素引起的腹瀉(AAD)和住院天數的長短。二元結果(舉例來說: CDAD的發病率。)是利用隨機效應模型去計算相對風險與修正95%信賴區間(95% CI)後匯集而成的。連續結果(舉例:住院天數長短)是利用隨機效應模型去計算平均差並修正95%信賴區間後匯集而成。利用敏感細分析探究遺失數據對療效和安全系結果的影響。對敏感性分析,我們假定有遺失數據的對照組和有完整資料的對照組的事件發生率是相同的。對益生菌組,我們利用以下假設的事件發生率比率,1.5:1, 2:1, 3:1, 和 5:1去計算有遺失數據的對照組和有完整資料的對照組的效果。為了探究對異質性的原因,我們使用事前(a priori)的亞群組分析模式去分析益生菌種類、劑量、成人與兒童和偏差風險,並使用GRADE標準來評估每個支持全面性證據品質的結果。

主要結果: 

從總數1871篇研究中選出符合這次回顧標準的31篇研究(4492名受試者)。當中的11篇研究,因缺少研究結果的數據則被評估為有高偏差風險。在這些調查CDAD的試驗中有一個完整的案例分析(例如: 受試者都完成研究)指出,益生菌可以明顯降低64%的風險。在益生菌組CDAD的發生率是2%,而安慰劑或無治療對照組的發生率則是5.5%( RR 0.36; 95% CI 0.26 到 0.51) 23組試驗中有16組遺失了5%到45%的CDAD數據。這些結果證明了,穩定的敏感度分析有合理和最不合理假設,例如:遺失結果數據,並考慮相似情形試驗,例如:成人與小孩、低劑量與高劑量、不同的益生菌種類、高偏差風險與低偏差風險。我們判斷總體證據保證落在大相對風險降低的適度信賴區間。因不精確的關係調降CDAD證據的總體品質到”中等”,少部分事件(154)和經計算後最好的訊息量(n=8218)比總樣本數量還多。對次要結果,彙整了13篇試驗(961名受試者)所有已完成案件結果,並沒有顯示關於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 difficile)感染的發生率有明顯減少。在益生菌組中,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 difficile)發病率是12.6%,而安慰劑或無治療對照組的發病率是12.7%( RR 0.89; 95% CI 0.64 到 1.24)。不良反應方面,從26篇研究中(3964名受試者)匯集了所有已完成的案例分析指出,益生菌可以減少不良反應風險20%( RR 0.80; 95% CI 0.68到0.95)。在治療組與對照組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腹部絞痛、噁心、發燒、軟便、脹氣與味覺障礙。對於短期使用益生菌的患者,並無出現免疫力抑制或嚴重衰落的證據,因此我們認為其效力為適中等級。

翻譯紀錄: 

翻譯者: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