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刺激能提供失智症患者益處嗎?

重點資訊

-- 對於輕度到中度失智症患者,認知刺激也許可以帶來一些好處 (思考及記憶的一般能力)。

-- 我們找到一系列其他益處,包含改善幸福感、情緒和日常能力,但是普遍獲益較小,特別是對於認知及幸福感的部分,不同研究之間的差異很大。

-- 大部分研究評估了群體認知刺激。未來報告應試著釐清個別認知刺激的作用,評估小組會議多久進行一次來產生最好的效果,並確認誰最能從認知刺激中獲益。

甚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是許多腦部疾病的總稱,而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每個年齡層都可能患失智症,但最常發生在晚年。患有失智症的人常會遭遇認知能力的衰退,它會損害記憶力、思考能力、語言及生活技能。這些問題通常隨著時間惡化及導致那些失智症患者及提供照護與協助的人覺得孤獨、難過及痛苦。

認知刺激

認知刺激 (CS) 是特別用來幫助失智者患者心理鍛鍊的形式。它涉及一系列普遍用在刺激思考與記憶的活動,包含過去的討論、現在的事件及有興趣的主題、文字遊戲、拼圖及創造實務性活動。通常由訓練的人員與患有失智症的小群組成員每星期兩次、每次大約 45 分鐘的頻率進行,也能以一對一的方式來提供。有些計畫則培訓家庭照顧者為其親屬提供 CS。

我們想知道什麼?

我們想找出 CS 是否比常規照顧或非結構化社交活動更容易改善失智症患者的以下情形:

-- 認知能力 (包含記憶、思考及語言技巧)。

-- 幸福感與心情。

-- 日常生活能力。

-- 失智症患者及其照顧者的困擾與煩惱。

我們還想了解家庭照顧者是否經歷關於失智症患者接收來自 CS 的任何變化,或有任何不良反應。

我們做了什麼?
我們搜索了將團體或個人 CS 與失智症患者的常規護理或非結構化社交活動進行比較的研究。

我們依據研究方法和樣本大小等因子來比較和總結研究的結果,並為證據的信心評分。

我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找到 37 篇研究涉及 2,766 參與者包含患有輕度或中度的失智症患者,其平均年齡為 79 歲。最大研究參與者有 356 人;最小則有 13 人。這些研究在 5 大洲的 17 個國家進行,其中大部分在歐洲。不到一半(16 篇)的研究包括住在療養院或醫院的參與者。試驗進行時間從四星期到兩年不等,每週的課程從 1 到 6 次不等,總計課程數量從 8 到 520 次不等。大多數研究持續大約 10 週,且進行大約 20 堂課程。大多數研究以小組形式提供 CS,只有 8 項研究以個人 CS 進行。

主要結論

沒有負面影響被報導。我們發現,相較於常規照顧/非結構活動,CS 在課程結束時對認知可能有些好處。這種好處大致相當於將輕度至中度失智症通常預期的認知能力下降延遲六個月。我們發現初步證據表明,當每週進行兩次或更多次(而不是每週一次)的小組會議時,認知獲益更多,並且在參與者最初的失智症程度較輕的研究中獲益更大。

我們還發現,參與者在溝通和社交互動方面有所改善,並在日常活動和他們自己的情緒評分方面略有改善。這也可能些微改善參與者幸福感與失智症及其照顧者沮喪和痛苦的經歷。我們發現 CS 可能對照顧者的情緒或焦慮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這些證據有那些限制?

因為擔心研究之間結果差異,我們對證據的信心只有中等。我們不能確定這些差異的確切因素,但我們注意到研究在下列方面存在差異:

• CS 傳達方式 (個人、小組、使用應用程式) 與包含活動的計劃。

• 誰執行此計畫 (受過專業的訓練員、照顧工作者、家庭照顧者)。

• 課程頻率 (每星期 1 次到 5 次)。

• 執行計畫持續時間 (從 4 星期到 1 或 2 年)。

• 參與者被診斷出的失智症類型及失智症患者的嚴重程度。

• 參與者是否住在療養院、醫院或是在自己家裡。

我們無法檢查這麼多的潛在差異,因為反映每個面向的相對研究數量較少。

該證據的更新日期為何?

此文獻更新自 2012 年來的文獻,最新證據截至 2022 年 3 月。

翻譯紀錄: 

翻譯者:許耀彰【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東亞考科藍聯盟 (EACA) 統籌執行。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