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使用降压药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长、短期死亡率的影响

使用药物降低血压是治疗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主要方法。关于是否应当在此类疾病的最紧急阶段中使用降压药以及何种药物最有效存在很大争议。本系统评价评估了所有在这一阶段随机使用降压药或安慰剂的实验效果。硝酸酯类的降压药物减少了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死亡率,即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的最初2天, 每1000人可减少4–8例病人死亡。如果持续使用10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也会降低死亡率 (每1000人中可减少3–5例病人死亡)。其它药物都不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24小时之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降低前2天的死亡率(每1000人可减少4–8例病人死亡)。继续治疗超过48小时则对死亡率没有有利影响。心肌梗塞后立即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2天内无法显著性降低死亡率,但在第10天则有显著效果(每1000人中可减少3–5例病人死亡)。有充分证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使用β阻断剂和钙通道阻滞剂进行紧急或短期治疗,并不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治疗急性心血管疾病具有挑战性,常建议尽早使用降血压药物。为此,本系统评价检索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以评估其疗效。

研究目的: 

评估即时或短期使用降压药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死亡率、所有非致死性严重不良事件(SAE)和血压的影响,不考虑纳入研究时血压的高低。

检索策略: 

检索了从1966年1月至2009年2 月期间MEDLINE、EMBASE和Cochrane等临床试验数据库,还浏览了各研究的参考文献。如果文章信息不全,我们还联系了原作者。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研究了降压药物与安慰剂或不治疗这几种方式,在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后24小时内的治疗效果。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数据并评估偏倚风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95%可信区间分析数据,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

主要结果: 

共纳入65个随机对照试验(总人数166206人),评估了四大类降血压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12篇),β抑制剂(20篇),钙通道阻滞剂(18篇)和硝酸酯类(18篇)。其中6篇是急性中风研究(全部使用钙通道阻断剂),59篇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者发现: 24小时内立即使用硝酸酯类治疗,可降低最初2天内的全因死亡率(RR: 0.81,95%CI: 0.74∼0.89,P<0.0001)。但超过2天的硝酸酯类治疗则无任何好处。在最初2天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并不能降低死亡率(RR: 0.91,95%CI: 0.82∼1.00) 但10天后可降低死亡率(RR: 0.93,95%CI 0.87∼0.98,P = 0.01)。作为紧急治疗或短期治疗,没有其他降血压药物能在2天、10天或大于等于30天时显著降低死亡率。目前还没有足够资料研究急性中风,也没有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估其他急性心血管疾病。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