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干预用于心力衰竭所导致的呼吸困难

研究背景

心力衰竭是全球范围内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伴有呼吸困难及腿部肿胀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周内逐渐发展,或在数小时内迅速进展。此种迅速恶化被称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在面罩或鼻罩下进行通过压力通气能够治疗呼吸困难。这种被称为无创通气治疗的疗法,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是有争议的。

研究特征

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多种治疗方式,以确定其是否有效。我们检索了对比无创通气和常规治疗用于成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随机研究。我们纳入了对比无创通气和医疗护理的研究。医疗护理包括为患者供给额外氧气和利尿剂。本综述的证据截止至2018年9月。

综述问题

我们致力于探索用于成年人心源性肺水肿的无创通气是否能够减少死亡率、气管插管需求和心脏病发作率。

主要结果和证据质量

我们共发现24项研究,涉及2664名受试者,仅对比了无创通气与医疗护理。无创通气可能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的几率。报告住院期间死亡的研究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研究过程不严谨,研究的结果并不相似。此外,无创通气可能减少气管插管的概率。报告气管插管率的研究结果为中等质量证据。评价气管插管率的研究结果不佳。无创通气引起心脏病的影响可能极小或无影响。报告心脏病的研究结果为中等质量证据,且对于此结局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我们无法确定使用无创通气后的住院时长是否有所改善。报告住院时长的研究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原因是研究过程不严谨、结果不一致。总而言之,无创通气与医疗护理相比,对于不良事件(并发症)可能影响极小或无影响。报告不良事件的研究结果为低质量证据。评价不良事件的研究其过程不严谨且结果不一致。

作者结论: 

本综述支持临床继续应用NPPV治疗ACPE,以改善诸如住院死亡率和插管率的结局。NPPV是一种安全的干预措施,其不良事件率与单独应用SMC相似。仍需进一步研究来确定是否患有ACPE的特定人群用NPPV治疗时取得的效益显著大于SMC。未来研究应探索NPPV对于兼有高碳酸血症的ACPE患者的益处。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无创正压通气(NPPV)被用于因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引起的呼吸窘迫。我们对于成年ACPE患者应用NPPV进行了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的更新。

研究目的: 

对比标准医疗护理(SMC),以评价NPPV用于成年ACPE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主要结局为住院死亡率。重要的次要结局为气管内插管、治疗不耐受、住院时长与重症监护时长、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CENTRAL(通过CRS Web, 2018年9月20日),MEDLINE(通过Ovid,1946年至2018年9月19日),Embase(通过Ovid,1974年至2018年9月19日),CINAHL Plus(通过EBSCO,1937年至2019年9月),LILACS,WHO ICTRP以及clinicaltrials.gov。我们还查阅了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目录。纳入的研究无语言限制。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研究成年ACPE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盲法或非盲法)。与单独应用SMC对比,受试者应被随机分配至NPPV(持续性正呼吸道压,CPAP)或双水平NPPV及标准医疗护理(SMC)。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名作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以纳入研究。用标准的资料提取表提取了资料。我们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来评价每项研究的偏倚风险。我们使用GRADE推荐对每个结局进行证据质量评价。

主要结果: 

我们共纳入因ACPE导致的呼吸窘迫的成年(大于18岁)、且对机械通气无急切需求的患者的24项研究(涉及2664名受试者)。ACPE患者或为急诊病人,或为住院病人。ACPE治疗在重症监护或急诊环境中提供。其中包括对于住院死亡率的为期13日的中位随访、对于气管内插管的1日随访、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3日随访。与SMC相比,NPPV可能减少住院死亡率(风险比RR=0.65,95%CI [0.51-0.82];2484名受试者;21项研究;I2 = 6%;低质量证据),额外获益需治疗人数(NNTB)为17(12- 32)。NPPV可能减少气管内插管率(RR=0.49,95% CI [0.38-0.62];2449名受试者;20项研究; I2 = 0%;中等质量证据),获益需治疗人数为13(11-18)。与SMC相比,NPPV治疗ACPE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可能很低或无差异(RR=1.03,95% CI [0.91-1.16];1313名受试者;5项研究;I2 = 0%;中等质量证据)。我们无法确定NPPV是否增加了住院时长(平均差MD=-0.31天,95% CI [-1.23, 0.61];1714名受试者;11项研究;I2 = 55%;降低质量证据)。NPPV与SMC组的不良事件基本相似,但证据质量低。

翻译笔记: 

原译者:赵雅平、郭倩(北京中医药大学志愿者),更新译者:王昊(北京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审校:卜繁龙,2019年10月30日。

Tool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