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接受开放性腹主动脉手术的患者来说,硬膜外镇痛与全身性阿片类药物的效果比较

研究背景

腹主动脉(通往腿部的主要动脉)开放手术需要积极的术后疼痛治疗。最常用的疼痛治疗方式是进行硬膜外镇痛。此方式涉及通过放置在硬膜外腔(脊椎腔的最外层)的导管(细管)注射止痛药物。另一种治疗方式是使用全身性阿片类药物(注射到血液中的吗啡类药物)。

研究目的

本系统综述评价了这两种止痛方式的效果以及腹主动脉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原始系统综述发表于2006年,并于2012年与2015年再次更新。

研究方法

我们在科学数据库中检索了比较成人硬膜外镇痛和全身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临床试验。两位综述作者独立评价试验质量并收集资料。我们在2017年3月再次进行检索。我们会在更新系统综述时,处理关注的新研究。

主要研究结果

在本更新的综述中,我们纳入了1987年至2009年发表的15项试验,共有1498名受试者。现有证据更新至2014年11月。一些试验得到了慈善组织(一项研究)、政府组织(四项研究)或制药产业(一项研究)的资助。九项研究的资金来源不详。我们发现硬膜外镇痛减少了心脏病发作、术后气管插管(直接插入气管的柔性呼吸管)的持续时间、术后呼吸衰竭的风险(术后需要机器辅助呼吸)、胃肠道出血、术后疼痛减轻,以及在重症监护室的住院时间(相当于六个小时)。我们没有发现手术后(住院期间或术后30天)死亡率的明显差异。关于死亡率和拔管前所需时间的证据质量低;这意味着进一步的研究很可能会极大影响我们对预估效果的信心,并可能改变估计。关于心脏病发作、呼吸衰竭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的证据质量为中等;这意味着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会极大影响我们对预估效果的信心,并可能改变估计。关于胃肠道出血和疼痛评分的证据质量高;这意味着进一步的研究不太可能改变我们对预估效果的信心。

综述作者结论

相比全身性阿片类药物,硬膜外镇痛能提供更好的疼痛治疗。它显著减少了心脏受损的人数、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胃肠道出血的情况和重症监护室的住院时间。我们在30天内没有发现有关死亡率的明显差异。

作者结论: 

与全身性阿片类药物相比,硬膜外镇痛的疼痛治疗效果更佳,减少了心肌梗死、气管拔管时间、术后呼吸衰竭、胃肠道出血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我们在30天内没有发现有关死亡率的明显差异。

阅读摘要全文……
研究背景: 

与全身性阿片类药物相比,硬膜外镇痛缓解疼痛效果更佳,但其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效果尚不清楚。原始系统综述发表于2006年,并于2012年和2016年再次更新。

研究目的: 

评价成人接受选择性腹主动脉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与术后全身性阿片类药物镇痛的利弊。

检索策略: 

在最新的系统综述中,我们检索了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CENTRAL)、MEDLINE、EMBASE,并于2014年11月检索了5个试验注册库,检查了参考文献以寻找其他相关研究。我们在2017年3月再次进行检索。我们把研究所关注的一项潜在新试验添加到“待分类研究”的列表中,并将在综述更新期间纳入正式综述结果。

纳入排除标准: 

我们纳入了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对成年人中接受选择性腹主动脉开放手术的术后硬膜外镇痛和术后全身阿片类镇痛进行了比较。

资料收集与分析: 

两位综述作者独立评价了试验质量和提取了资料。如有需要,我们会与研究作者联系以获取更多信息和资料。我们根据GRADE工作组提供的量表评价了证据质量。

主要结果: 

在本更新的综述中,我们纳入了1987年至2009年发表的15项试验,共有1498名受试者。受试者的平均年龄在60.5至71.3岁之间。纳入研究中,妇女比例从0%到28.1%不等。对接受腹主动脉修复术的患者,在全身麻醉时增加使用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风险比(risk ration, RR)=0.5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30, 0.97]);I 2 统计值=0%;获益需治病例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 for one additional beneficial outcome, NNTB)=28(95% CI [19, 1423]),手术后三天内的视觉或语言模拟评分(visual or verbal analogical scale, VAS)分数(均差(mean difference, MD)=-1.78(95% CI [-2.32, -1.25]);术后第一天VAS运动评分的I 2 统计值=0%,拔管时间(标准化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0.42(95% CI [-0.70, -0.15]); I 2 统计值=83%,相当于平均减少36小时),术后呼吸衰竭(RR=0.69(95% CI [0.56, 0.85]);I 2 统计值=0%;NNTB=8(95% CI [6, 16]))、胃肠道出血(OR=0.20(95% CI [0.06, 0.65]);I 2 统计值=0%;NNTB=32(95% CI [27, 74])和在重症监护室度过的时间(SMD=-0.23(95% CI [-0.41, -0.06]);I 2 统计值=0%;相当于平均减少6小时)。我们没有证明死亡率在30天内有所降低(RR=1.06(95% CI [0.60, 1.86]);I 2 统计值=0%)。关于死亡率和拔管前所需时间的证据质量低;心肌梗死、呼吸衰竭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的证据质量为中等;关于胃肠道出血和VAS评分的证据质量高。

翻译笔记: 

译者:钟文怡(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英语中医药国际传播方向),审校:尹珩(北京中医药大学20级英语(医学)),2024年1月1日。简体中文翻译由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联系方式:tina000341@163.com

Tools
Information